项羽六局六卷-第三卷-分封18路诸侯.24.0905.平.李祯海
(2024-09-05 14:47:17)分类: 80羊皮卷积极情感 |
项羽的高光时刻,是自封西楚霸王,分封18路反秦联军,此时,他是实际上的老大,楚义帝的熊心,实际上只是一个空架子。被他分封的,有汉王刘邦,有齐王田都,九江王英布,雍王章邯等。章邯是破釜沉舟时秦军的将领,后投降了项羽;刘邦先入咸阳,参加了鸿门宴;齐王田都被分封四个月后,遭到田荣攻打,这时项羽出兵平叛,给刘邦占领三秦创造了机会。书上说,项羽的此次分封,是战略上的失败,对各方的实力没有充分考量。导致区域内两三家的力量自相内斗,项羽忙于平叛,而错过了压制汉军的最佳时机。
项羽为什么要这么封王呢?主要也是考虑不能让一家独大,威胁他的霸主地位,有其合理的一面。如果按六国的原来的区域划出来的,又将形成地方割据的局面,每一家的势力都会有独自挑战他的能力。因此,把每一个原来的地盘,划分为两到三方势力,让他们相互制约,有利于集团的管理,可以分散每一方的力量。但结果却不尽人意,主要原因是西楚霸王只是名义上的霸王,没有形成稳定忠诚的团队,大家都是刚刚从对秦战场上下来,只是你项羽更勇猛一些,为什么都要服你,这是最主要的。而不是像刘邦胜利后的态势,每个人都是在刘邦的控制之下,韩信被杀,彭越被灭,这都是风险点,直接被拿下,而英布后来也反了,也被拿下。关键在于,项羽不会用人,得范增不能用,得陈平不用,得韩信不能用,皆使怨愤离去,徒以匹夫之勇,怎能得天下。
在各个历史时期,到了皇朝的后期,都有十八路,或是十六路,十三路诸侯联合的说法,如袁绍统领的反董卓的义军,有袁术,曹操与孔融等;而隋末时期的十八路反王,有王世充,李密,程咬金等,刘武周,刘黑闼,李渊等。起义军刚刚组建山头,力量都是比较弱小的,此时组建联盟,就是为了对抗实力强大的皇朝军队,要不容易被各个消灭。几乎每一个朝代更替时,都是如此。当然,这些联盟的基础本身也很脆弱,只要强大的敌人被消灭了,主要矛盾就转为联盟之间的争夺地盘的矛盾,因此,有了后来的官渡之战,洛阳之战等。最后胜出的那个,才是赢家。秦末的联军,最终胜出,是刘邦,创建了汉朝。汉末的联军,最终胜出的,是曹魏,只是被司马家偷了果实。隋末联军,胜出的是李唐。历史过程可能不同,但结果都是相似的,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这时才明白,为什么周瑜非杀诸葛亮不可。
六部大策,书写到这里,已经成型了不少册子。《六部大策-六位英雄》只是其中一部,在书写整理的过程中,也学习了一些新的历史知识。融入了一些观点和看法,也能形成新的认知。项羽的关几个关键故事,反复地说,也没有什么新意。本卷说18路联盟,倒是一个新鲜的知识点,这也让人更了解策略在进取中的作用,尤其是能从此看出,项羽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困境的,是缺少一位,如张良这样的,给他做战略规划的能人。其实是有的,只是范增中了离间计,愤恨而走,也间谍说明了,项羽用人之处存在短板。从此可以看出,要想成大事,重要的,还是得会用人,一个人强如项羽,如果不会用人,也注定不能成就大功,这是对于我们的启示意义。
成功思考切入点,羊皮卷积极情感第34卷-坚持-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