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六局六卷-第五卷-兆惠.24.0716.乐.李祯海
(2024-07-16 22:05:56)分类: 80羊皮卷积极情感 |
文臣谋进,武将征战,任何一个朝代,这都是帝王的标配。乾隆的和绅与纪晓岚,刘统勋,算是谋臣,这里说一下乌雅兆惠,是乾隆的武将,在平定准噶尔叛乱,大小和卓叛乱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文人一句话,一场战争就过去了,武将是用脚步与兵器来衡量战场的,故也不会太在意文人的说辞,对于武将来说,只有战胜与战败两种说法,勇敢还是占第一位的。书写兆惠,是因为最近收了一位徒弟,他是在新疆工作,还有是去年去华山旅游时,在车站也碰到了一位新疆的军官,等等因素,也是了解中国国情的一种学习的机会,兆惠在平定新疆叛乱方面的功绩,历史上有大量记录的。后来左宗堂收复新疆,还有近些年新疆出来的各种信息与国际上关于这个地域的讨论等等,通过兆惠的平叛过程,可以有一些基础的了解。
刚刚书写了《成吉思汗-六局六卷》中说到了征讨西夏与西辽,还有中亚的契丹与花剌子模,这是有历史可寻的。兆惠的功绩是平叛,而真正开疆拓土是的康熙,在历次片战准噶尔的战争中,胜利之后才有大清的版图。看了一些评论,说兆惠是一勇夫,在黑水营之围中,被围了好几个月,主要参照
的是诸葛亮,只是诸葛亮围人的,没有听说诸葛亮被围的。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项羽也有被围,进攻性被围,破釜沉舟,终有所成,然而十面埋伏之后,只能自刎乌江,说明被围之后,成功的概率,还要说是进攻方还是逃跑方。项羽两次被围,一次是进攻,一次是防守,兆惠的这次被围,也是进攻方,说明实力还是较强的,至少从周围兵力配比上来说,战略上来说,还是有优势的。
在一些平台的视频上看到,兆惠平定准噶尔后,采用的了杀光的策略,与日本的三光政策有些像,杀光,烧光,抢光,主要是目的是什么呢?彻底消灭反抗力量。这与金国早期对蒙古的政策是一样的,即是减丁政策,目的是为了使敌对的力量威胁降到最低。准噶尔以前是一座城市,后来成为了一个地名,想来这种政策带的残酷性。看了一些改朝换代人口的发展趋势,多是对半折人,更有七十到八十百分比的下降,是的,战争是残酷的,我们年轻时读书,多是读文人的悲天悯人的观点与文字。如今看战争大片,也多是满足各种想象与情感需求。事实上,战争是最残酷的,尤其是现在的手机功能强大,基本可以看到战场上的生死存亡。所以,我们写写文字,也只是发发牢骚,策略也只是附和,真正到了生死一瞬,短兵相接,多是大头兵。兆惠是乾隆时期的优秀将军,将领,这从凯旋而归乾隆给牵马就能看出。雍正时期,年羹尧西北之战胜利之时,回京也大讲排场,对于帝王来说,这是丰功伟绩的一部分,是需要搞公关营销的。只是年没有好结果,而兆惠却能够善终。
兆惠在黑水营被围,后在救援力量的帮助下解围,布局之人,还是乾隆的智谋团队。围地则谋,死地则战,对于高层的人来说,大清地图那么大,在地图沙盘上指指画画,然后大军就开始移动,兆惠被围,在沙盘上看,就是一个点,周围的援军什么都,都是布局的一个点。战场如此,所以说,最大的战略是什么,我说就是地图,在地图上讲战略,在市场范围里说战略,这是最直接有效的。在点上说战略,简直就是在石头里找鸡蛋,基本没有可能找到。六部大策,也是一张战略地图,目前一共有九个点,数百个小点的策略,在这些策略上再讲组合与优化,这样才有策略一说。所以,研究孙子兵法,还是要看地图,尤其是实战的战例,没有地图,光是策略本身,很难有进一步深入的理解。
成功思考切入点,孙子兵法积极计划第81卷-九变-有所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