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六局六卷-第六卷-迁都洛阳.24.0715.平.李祯海
(2024-07-15 10:05:52)分类: 80羊皮卷积极情感 |
南京,北京,二都并立;洛阳,长安,西都,东都。武则天迁都洛阳,有政治、经济方面的考量,也有历史沿承,唐高宗李治就在洛阳开了东都,提升了各官员的品级,武则天只是把这种趋势强化了,并离开了权力争斗异常激烈的西都长安,在李唐的旧地,势力盘根错节,一时半会理不清,然后就从空间上选择再开辟一片天地,这也是退一步而求其次的方法,也是明智的选择。为了迁者洛阳,
还让袁天罡搞了一次洛河现石碑的千门布局,即是让人提前把石碑沉到洛河当中,并利用天文地变之势,河水下降的机会,让世人看到石碑上的字,以造大众声势,收买人心,赌众人之嘴。
事出反常必有妖。改朝换代,不换都城的多了是,明代以来,中国的都城多在北京;改朝换代,换都城也多,16朝古都,金陵,洛阳,中国数千年的王朝,东南西北,都有几个常用的地方。用奇门遁甲的话来说的,是空间选择,通过五行,方位,天干地支,风水等学说,来选择适合当首都的地方。重要的是要交通方便,还要易守难攻,还要经济条件良好,地理位置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水灾等。古代都城选择如此,我们现在的家居环境和地理位置选择,也会参照一些其中的相关因素。只是国有大才,城市中有中才,而乡村里有小才罢了。奇门遁甲之术,也依这个原则,人才不问出处,但出处有时也代表能力。
史书上有记载,说武则天迁都洛阳,是因为在长安住关不舒服,被其打压的人太多,而且手段残忍,如王皇后等受害者。还有一说是因为后宫男宠太多,
行事不便,迁到洛阳, 都是自己人,
方便一些。还有分析说,主要是粮食运输更方便一些,因为当时的长安人口太多,洛阳离产粮区近一些。武则天的改朝换代,是没有大的军事冲突,但也有不少地方李姓诸王反叛的。这里不论其出发点,只说其策略选择,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做出的最优选择。如果继续在长安内耗,损失的是大唐的国力。选择迁都洛阳,即保全了长安旧势力的即得利益,也有利于缓和他们之间的矛盾。
至此,《武则天-六局六卷》已经书写完成,主要在她身上,可以看到十多个明显的千门布局,附和的过程中,也能更深入了解布局的方式及方法。千门布局不再是小利争取,而是大利分食,众帝王身上,可以看到这些局的思维的必要性。孙子兵法,只是行军打战的一种战略思维,而且是强者思维;而千门布局,多是弱者进取的一种方法,属于弱者思维。武则天为女人,在古代时,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因而,他的进取,多少也是一种弱者向上进取的过程,她不能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但却能指挥千军万马,稳固边疆。从这个角度来说,不再是有什么策略知识,而在于在什么位置与环境里混饭吃。武则天在宫中,能成为一代女皇,如果他在民间,顶多是一位女侠客,而且还可能为周围的人所不容。在学习的过程中,第一次看到清华的四大导师之一的陈寅恪评价武则天迁都洛阳,主要也是从经济角度来说。关于陈老的故事,听得多了,现在来看,我听到的也多是营销类的说法,关于他的学术研究,需要进一步学习。
成功思考切入点,六部大策应用36卷-第35卷-盈利模式-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