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世民-六局六卷-第四卷-孙子兵法.24.0709.平.李祯海

(2024-07-09 14:25:54)
分类: 80羊皮卷积极情感
李世民与李靖讨论军事话题时,后人把他们的对话内容给记录下来,整理成册,形成了《李卫公问对》兵法解读书籍,主要涉及孙子兵法,太公兵法,司马法等,其中以孙子兵法为主。 在《六部大策》中,孙子兵法是基础策略,其中的136个策略,在李世民的对话中,出现了将近三分之一,多是根据当时的军事经验与实战情况,然后用孙子兵法的策略去分析,出现的策略。其中涉及的人物众多,有管仲,乐毅,司马穰苴,诸葛亮,孙武, 还有姜太公,还有徐茂公等,我们就当是他俩拉家常,说一些闲话,对于这些人物的评头论足。就如同我们在一起吃饭时,总会谈论几个人一样,不要把它当成军事著作来读,而是当成新闻来读,又说到哪个策略了,又有什么新的想法了。
       李世民强调,要掌握战争的主动权,玄武门之变是主动筹划发起的,攻王世充,窦建德,也是主动发起的,在李世民的意识里,以攻为守,比一味防守,但容易取得胜利。 对应到孙子兵法的策略,即是致人而不致于人,避实击虚,先胜而后求战。在六部大策中,把这些策略都给编号了,主要是为了学习与调用的方便。第二部,孙子兵法积极计划136卷,第62卷-虚实-致人而不致于人,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趋而往,趋而来,一切都是你提前规划好的,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胜利只是时间问题。第68卷-避实击虚。首先,要了解敌人的虚实,通过什么方法了解呢?孙子兵法用了,策划,候之,形之,解之四种方法, 即策之而得知失之计,候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死生之地,角之而有有余不足之处。这主要是从自己的角度来说,还有从敌方的角度来说的,即是相敌32法中的相关方法,包括侦察兵与间谍的使用。了解虚实,然后可以用奇正之兵来布局,对方是实,要用正规军来进攻,对方是虚,用奇兵就可以取胜,这与奇正与虚实的关系。 
       孙子兵法十三篇,有全局第一,经济第二,谋攻第三,军形第四,兵势第五,虚实第六,军争第七,九变第八,行军第九,地形第十,九地第十一,火攻第12,用间第13,一共六千多字。有一段时间,专门买了中英对照的版本来阅读,主要是看英文的解读角度,后来发现,太过学术化,英文多是生僻字,不利于进一步理解,后改为了用书写分策的形式来书写,故形成了《孙子兵法积极计划136卷》的书籍,把每一个段落概括为一个策略来统领,然后再对应到不同的主体,与六部大策的其它策略一起来解读著名的主体,如本卷,李世民,这样,即深入学习了孙子兵法的要义,也能了解历史人物相关知识。本质,还是学习的过程。
      问对中,印象深刻的是,佯北勿从,主要是从金鼓旌旗的齐整度,来判断是真败了还是假败了,如果旗令还是有效的,多半是假的战败,不可追。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与曹操与汉中之战,即是采用了诈败的战术,令曹操追击,在曹军抢夺装备时,再杀回来,最终取得大胜。现在的孙子兵法的策略,多是独立的,其实,在实战中,这些策略多是以组合的形式出现,而组合的能力,即是体现了一位谋略大家的水平高低。我读孙子兵法近20年,诵读背诵,几乎每天还在进行中,也仅仅是对文意有所了解。如今六部大策初步成型,也只是从理论向实践迈出的一小步,只是从纯文字,到了著名主体的解读,有一些让人参照的价值了。在实践进取中,会有这个意识,但离主动布局获得成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是未来的进取的目标之一。
      成功思考切入点,孙子兵法积极计划第12卷-全局-八策-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