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六局六卷-第三卷-张良.24.0706.乐.李祯海
(2024-07-06 19:35:16)
研究策略,当然取谋士多,张良萧何韩信,取张良,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是更好的学习对象。韩信战必胜,攻必取,是孙子兵法的研究对象。萧何筹粮,行政管理能力一流,陈平善于用间,花钱办大事,他们在千门布局方面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由于最近赶进度,要在十多天内完成《九位皇帝-六局六卷》的内容,书写的过程又追求大而全,有时候一篇文章即近三千字,那一共54篇,不得15万字,这样的强度太大。故最近几个,把每篇的内容放在一千字左右,文字也随心所欲,本是兴趣写作,不要太多条条框框。
刚刚收集了一些资料,也学习了一些新的知识,如张良曾经派大力士袭击秦始皇的车架,袭击成功了,但没有打中真正的座驾。张良爷爷为三代朝国宰相,父亲也是宰相,秦灭韩,可以说是为灭国之恨,派门人刺客行凶,理由也正当。
之前书写的《汉初四杰》文章中,已经把张良的圯下遇黄石公的故事讲了一遍,说是得了《素书》与《太公兵法》,从此潜心研学,获得了高水平的谋略能力,数次为刘邦献计策谋,转危为安。张良也如诸葛亮一样,给刘邦献了隆中对,只是史称下邑之谋,主要是通过战略包围的方式,来形成对项羽的有力进攻,派韩信北攻燕赵齐,联合九江王英布,还有项羽背后的势力彭越,配合刘邦的正面对抗。这让我想到了朱元璋当时的处境,和项羽有有些像,只是朱元璋是先攻陈友谅,且战胜了,项羽虽然尽全力攻击刘邦,但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
羊皮卷常说,坚持,然后借鉴。张良之谋,在于他是韩国贵族,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又受天书兵书,成谋略高人之后,又遇明主,故能施展报负。世上具有谋略之能的人太多,张良不是唯一,范增也曾为楚汉相争立为大功,只是项羽用不好,掌握不了火候。假如把两位谋士放在一个地方,对他们的谋略水平进行考试,写出个ABC答案出来,再写一篇文章,也不一定谁的文采好,谁的得分高。
我说羊皮卷之借鉴学习,结果不由他们评论,而是由所成之事见分晓,故张良范增之谋,已经足以见他们大智之能,已成大事。
36计之暗渡陈仓,出处即是刘邦集团从汉中到关中的策略,
不从正面进攻章邯,而是从侧面进攻,这是孙子兵法正奇战术的应用实例。和弟子说暗渡陈仓,目标只有一个,但路线有两条;声东击西,是目标有两个,但路线只有一条,东的目标是虚的,西的目标是实的。渡,重点是强调路线,击,重点是强调进攻。结果都是一样的,即是要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成功思考切入点,孙子兵法积极计划第32卷-谋攻-谋交兵城。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