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思道六局六卷-第四卷-六部大策.24.0623.乐.李祯海
(2024-06-23 07:09:04)分类: 80羊皮卷积极情感 |
王阳明12岁就立志要读圣贤书,成为圣人,一生都在践行这样的理想。雍正为笼络邬思道,背了他写的《士子揭世文》的奏折,以表明自己理解邬思道的志向。这份奏折是写给康熙的,原文中有:朝廷待彼不为薄矣,二君设心何其廖哉!独不念天听若雷,神目如电……
是的,这些谋略大家,从小就立志一生要有一番作为,只是受到现实无情的打压,开始在历事中磨练自己,最终成为一代名人。鬼谷子年轻时候也周游列国;诸葛亮未出山时也在卧龙岗读书学习,广交贤士,自比管仲乐毅;狄仁杰走的是科举之路,几起几落,后贵为宰相;梅长苏的人设是将军二代,只是经历了人生重大变故,全家被陷害,自己得以存活,实属天怜之,故立志复仇,故有琅琊榜之谋;胡雪岩出身贫寒,经商得势,自然成谋;丁元英在普通家庭,只是机缘巧合,工作需要,对谋略有些兴趣。这里书写整理的这八位人物,他们都有远大的志向,而且具有经世之才。因为目前主要人物解读,都到了第三或是第四卷,为了不在最后一卷,都是六部大策,故把《邬思道的六局六卷》提前到第四卷来对应六部大策,用六部大策的具体策略,来过一遍我了解到的邬思道的信息。
第一部,羊皮卷积极情感80卷。第84卷-自尊-目标。邬思道在见到雍正的十年前,也是励志在官场上有一番作为的,只是当时年轻,写了一篇奏折,针贬科举舞弊案,康熙大怒,把他关进了牢里。当然,在人生最落没的时候,雍正及时出现,并把他请到府里当世子的老师,还想让他成为夺嫡团队中的一员,这样可以实现人生梦想的事情,邬思道是求之不得的。至于雍正为什么会去找他,而不去找别人,我想,这应该也是邬思道布的“太公钓鱼局”的一部分,这个局,应该和年羹尧有关。
第二部,孙子兵法积极计划136卷。第81卷-九变-有所不为。在为雍正献谋献策的过程中,主要是建议雍正,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争着去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有所不为,是雍正争嫡的一个重要策略,凡事以康熙老爷子的喜好为依据,来决定自己做什么不做什么。另位,邬思道也够专注,服务四爷,就做两件事情,出谋划策,四爷府都不出,教孩子读书,谁都得听他的。这也是读书人拥有的一种清高与自傲,也是有实力的一种表现。如同维修一台机器,知道哪里出问题,99元,但换零件,只要一元。这是对知识的认可,雍正深知这个道理,所以,对邬思道是尊敬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