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积极计划136卷(三学-第41-55卷).23.1023.平.李祯海
(2023-10-23 09:29:24)分类: 136孙子兵法积极计划 |
孙子兵法是五经七书之首,在宋代,军事教学中有《孙子兵法》《李卫公问对》《六韬》《吴子兵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司马法》七部兵书,列为必学大纲。战争中的进攻,防守,奇正,虚实,慎战,全胜,易胜,先知等,七部兵书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司马法中有一句慎战名言:故国之大,好战必亡;天下安,忘战必危。唐将李靖的李卫公问对中的名言:爱设于先,威设于后,不可反是也。先讲仁爱,再讲威刑,不能相反了。姜子牙的六韬,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说者,赏之。吴起的吴子兵法,用兵之害,犹豫为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黄石公的三略,圣者体天,贤者法地,智者师古。秦将尉缭子,慎在于治小,智在于治大,谨慎小心要体现在小的事情上,有大智慧要体现在大事情上。
用兵之智慧,在于融合思想,融汇贯通,读一册而知大概,读七书而通结构,实践之则可知其义。
孙子兵法军形第四,主要讲要善于防守与进攻,敌我兵力对比,我方弱的时候要防守,防守要做到让敌人无法察觉,无法用计谋;我方强的时候要进攻,进攻要做到敌人无法防备,出其不意,我方易胜。第41卷-军形,善守善攻。善守者藏于地九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在两军相争,先要保证自己不可被战胜,才有机会寻找战机,获得进攻的机会,获得战胜的机会。第41卷-易胜。战胜的将军,无智名,无勇功,胜利如同举秋毫一样,见日月一样,闻雷霆一样,这些轻尔易举就能做到的事情,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这是将军,已经掌握了战胜的秘诀,就是孙子兵法一系列的策略思想,胜的威名已经远播,但人们不知道他是如何这么轻易的取胜的,但拥有策略的的人知道,与他水平相当的人知道。第42卷-军形-度量数称胜,战略上,国土,物产,军队,两军对比,得出胜负判断;战术上,作战地形,投入军队数量,对比双方实力,得出战役的胜负判断。第43卷-军形-高处水,拥有良好的进攻与防守的军队,防守时如高处水,静处,不动;人不知;进攻时如水堤决口,顺势向下,拥有强大的攻击力。
孙子兵法兵势第五,主要讲如何造军队的声势与态势。通过军队的组织编制,通过军队的指挥系统,通过奇正之法,来给军队造势。第51卷-治众,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一是用层级编制,层层管理,二是用旌旗与金鼓等作战信号指挥系统,使军队听从统一指挥。这样才能充分执行计划,协合作战,实现胜利。
第52卷-兵势-奇正。正面主力部队,侧面或是背面的小股部队,用兵无非是左中右三军,海军陆军空军等正面进攻,再配合各种袭扰部队的战术目标。第53卷-兵势-速度和节奏,掌握战场主动权,就会有自己的作战节奏,而虚实篇中的“致人而不致于人”,是掌握主动权的精华,主要是通过调动敌人,攻其必救的策略,来掌握主动权。在战场上,实力强的一方,往往战据主动权,而在局势,实力弱的一方,通过策略,也能掌握主动权。第54卷-强弱,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虚实中,强与弱是不真实的,尤其是示敌以弱,是为了更好的进攻,示敌以强,是为了更好的防守,撤退。
第54卷-择人而任势,高明的指挥者领导者,不会强求部下怎么做,如何做,而会通过争取有利态势的情形下,通过选择合适的人来运用这种形势,故能相互成就,能把事情做成,还能使选择的人功成名就。第55卷-兵势-高处石,军形中是高处水,水之形随地形而成,而这一卷用高处石来形容势,势是军队本身的之势,形是借助环境地形的,而势与形,都是高处,就是制造落差,才能使石成势,水成形。
关于军形,兵势,自己有什么相关经验呢?六部大策,第一部,羊皮卷积极情感80卷,第103卷-敬畏-获得成功,第85卷-自尊-不灰心(高远目标)。第二部,孙子兵法积极计划136卷,第13卷-全局-八策-利而诱之,强而避之。第三部,千门八将36局积极计划36卷,第14卷-谋权-造劫乘势局,第36卷-谋富-撬行坏市局。第四部,羊皮卷品牌积极计划80卷,第81卷-传播推广-公关,第41卷-标志VI-标志设计。第五部,36计,第14卷-借尸还魂,第15卷-攻战-调虎离山。第六部,成交36法积极计划36卷。话筒卷-影响力成交法,眉毛卷-从众成交法,拳头卷,恐吓成交法。
成功思考切入点,孙子兵法积极计划13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