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12钗第二卷-淑女-薛宝钗(二学-温和).23.1018.平.李祯海
(2023-10-18 16:04:47)分类: 368个策略 |
有木石前盟,有金玉良缘,林黛玉与薛宝钗,即是姐妹,又是情敌。世人皆同情林妹妹,而对宝姐姐的有千面看法,有的说其顾全大局,性情温顺,才识不凡;有的说其心机太深,
笑里藏刀,处处排挤林妹妹;还有的说其也是当时文化的牺牲品,跳不出那个圈,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自己一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的从,温良恭俭让等角度来说,有的从36计的角度来说,还有的从文学修养的角度来说,从作者曹雪芹安排这样一个人物的目标来说。继上卷林黛玉之后,也从羊皮卷,孙子兵法等角度来看待薛宝钗在大观园中的行为,从策略的角度来看其选择,看其智慧,看其结果。
从羊皮卷的角度来看,羊皮卷积极情感第36卷-坚持-平衡。薛宝钗最擅长是平衡各方面的关系,即要讨好长辈,双要与姐妹们搞好关系,还要照顾各方利益。她即拥有平衡的资源,也拥有平衡的能力。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薛家是皇家官方买办,是皇商,拥有大量的商业资源,才力自不必说。说其拥有平衡的能力,其情商很高,看什么人,说什么话,做事有分寸,看问题能抓重点,还会一些诗词歌赋,学识也很渊博。
羊皮卷积极情感第66卷-自律-别人的情绪。王夫人与凤姐在屋中说大观园采办的事情,大家都对妙玉这个才女很好奇,说完之后,很多具体事项的办事负责人找凤姐商量,这时候大家都在说说笑笑,薛宝钗察言观色,认为这样会影响办正事,建议姐妹们都到探春的房里去,这是一种眼力劲,当大家都在关注自己的时候,她已经在观察环境了。当贾赦要纳鸳鸯为妾的事情,惹贾母错怪王夫人后,也是薛宝钗第一时间站出来,说,哪有伯伯家纳妾和小叔叔家媳妇说的道理,替王夫人解了围。这两件事情,说明薛宝钗更能认知事情的本来,看透本质,而较少关注自己的情感,经常会换位思考,因此,更能容易体察别人的情绪的变化。
从孙子兵法的角度来看,孙子兵法积极计划第104卷-地形-厚而能使。孙武是从厚而不能使的角度来说的,厚而不能使,譬若骄子,不可用也。她为史湘云筹办了一次聚会,做了一个螃蟹宴的东,但名义上是史湘云组局的,事实上却是薛宝钗在背面操持。史湘云性格直爽,活泼,可爱,也最喜欢和薛宝钗在一起。所以,一般林黛宝和薛宝钗有冲突,他们一般都会站在薛一边,拿戏子说像黛玉,有时候还故意拿薛来刺激林黛玉,说黛玉挑不出宝钗的毛病。如果说大观园中有阵营,那林黛玉除了贾宝玉和几个侍从之外,几乎成为了孤家寡人,薛宝钗,几乎所有的人都没有不夸她好的,只有凤姐这样精明的人,看出了薛太过拉拢人心的策略。后来王熙凤使的偷梁换柱,用薛宝钗替代林黛玉与宝玉结婚,这样的大事,大观园里,竟然没有一个人为黛玉报信说情的。说宝钗深得人心,一点也不为过。
从36计的角度来,36计积极计划第21卷-混战计-金蝉脱壳。小红与坠儿在滴翠亭讨论私情的事情,私情,下人在大观园里的不被允许的,被发现可能会家法处置,伤筋动骨,还可能被撵出去。当两人发现有人听到时,已经吓坏了,而薛宝钗故意装作和频儿玩捉迷藏游戏,说是看到林黛玉刚刚在窗下来着,一转眼就不见的。这是薛宝钗,故意把听到她两谈话的是说成是黛玉,让她们对黛玉产生怀疑与恐惧,达到自己脱身还能嫁祸黛玉的目的。所以,论心计,论策略,论情商,宝钗都比黛玉强好多,只是没有黛玉真心爱宝玉,没有获得宝玉的真情,故而虽然得到了宝玉的人,但却没有得到宝玉的心。
孙子兵法积极计划第73卷-军争-知诸侯之谋。最终宝玉与宝钗联姻,是政治婚姻,在贾家衰落时,需要找一有势力的人家支持,薛家是不错的选择。而林家本来就是书香门第,没有多少政治势力,贾母下嫁女儿,也是看中了林如海的人品与才能,而到了黛玉这一辈,基本没有多少资源可依靠。薛宝钗也深知,如果是与林黛玉竞争贾宝玉,从家族的支持的角度来看,自己优势很明显,因而显得更加从容。贾史王薛,贾政,史湘云,王夫人,薛宝钗,贾政与王夫人就是政治联姻,贾宝玉与薛宝钗,这样的政治联姻,也就顺理成章。个人情感再深,与无法与历史大势相抗衡,这是规律,容不得人思考与左右。
如果说有布局,这是贾母早早的布局好的事情。只是苦了付真情的一对情侣,苦了黛玉,苦了为争名夺利而求上进的薛宝钗,找了一位宁愿做和尚也不愿意和她一起过的夫君。总的来说,文学作品即要有喜,也要有悲,富贵时如烈火烹油,落难时如大厦倾覆,西游记是先苦后甜,而红楼梦是先喜后悲。从策略角度来说,宝钗已经做到了极致,只是她是以生存策略为主,而忽视了生命体验,而且还站错队了。如果这样的能力放在当代,那她绝对是一位贤妻良母,放在人群中,也是佼佼者。
成功思考切入点,孙子兵法积极计划13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