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子兵法积极计划第12卷-全局-道天地将法-将有能(三悟-大明英雄).23.0905.平.李祯海

(2023-09-05 08:32:23)
分类: 136孙子兵法积极计划
朱元璋、刘伯温、李善长,常遇春、徐达、汤和、邓愈,本卷主要讲这几位英雄人物的故事。这七个朝代的疏理,后面还有一个“清中兴名臣”,这些将领的在战场上使用的策略成功,也为后人从不同角度的借鉴提供了书写参照。小时候周围的文人很喜欢说刘伯温,说他上通天文,下懂算命,能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说得跟神仙似一样。如今这种敬佩之情仍在,仍是心中偶像,在明朝开国之战,他的贡献堪比开汉之张良,而萧何的角色是李善长,常遇春,徐达,汤和,邓愈,则是韩信的角色,到处开疆拓土。一般说这段历史,都说《明英烈》,因朱为保江山之永固,大开杀戒,这些功臣中,很少有善终的,不得不说,春秋越国时期,范蠡对文仲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样的道理哪个朝代都适用,这是人性使然,与时间没有关系。
      朱元璋, 贫苦农民出身,当过乞丐,上过皇觉寺的庙里,后投靠义军郭子兴,认爹。千门八将积极计划第14卷-谋权-挑官为公局,在历史上,从最底层向上走的时候,往往会先攀附有权贵的人,走出人生第一步,赚到人生第一桶金,然后靠自己的实力一步一步向上走。当时,民间流传“明王出世,普渡众生”,也是明王韩山童布的一个局,千门第22局-谋权-宿部星关局,先大量散布消息,为后期自己举事提供人一个正当合法的理由,为什么叫明朝,说明当时这已经成为一个共识。随着义军的南征北战,拥有萧何之能的李善长投入门下,说朱要效仿刘邦,要安抚民心,不乱杀人,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之后听从谋士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先把实力壮大,再打口号,避免成为众矢之的,当时有元末势力,各地起义势力,这是最佳选择。在刘伯温的建议下,先攻陈友谅,再灭张士诚,这是一种策略,避免了两家联合起来。修礼贤馆,广纳文人谋士,这是拥有大志向的起义军领袖常常做的事情,如陈胜吴广之辈,很难有这样的眼光。在平定南方各地后,目光向北,提出了“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战略口号,命常遇春率军北伐残元。江山稳固之时,其子燕王朱棣发起了靖难之役,取代了南京的其孙朱允炆。千门八将积极计划第3卷-谋权-三仙献鼎局,朱允炆在布这个局时,没有考虑到燕王的实力与军事生涯的战绩,不但没有收回权力,连自己的权力也被拿走了。
       李善长与刘伯温,这是明开国文臣,善于谋划与大视野布局,汤和常遇春等,一文一武,安邦定国,开疆拓土,开创大明几百年基业。我们在生活中,也许干事业就那么几年,一辈子剩下的时间,就是在享受事业成功带来的生活安逸,要有这样的意识,创业劳逸结合,一生成功。刘伯温,自幼在身边的人口中就是一个天才,天文,历法,兵法,诸子理学, 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精通。在跟随朱南征北战时,从战略布局的角度主动把握战场形式。后人常用人说,三国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说刘的策略更胜一筹。他著有《诚意伯文集》一书,许多有成就的谋臣,都有著书立说这么一个爱好。李善长,是类似后勤部长与行政总裁,虽然功能很大,几乎每场大战都与其有关,都没有将军那么的大战功,但作用非常大,属于幕后谋划的那个功臣,一般人看不到,但朱元璋这样的统帅是能看出他的作用的,因此,在论功行赏时,一般不会少了这样的人。
       徐达和常遇春,一正一副,两个配合打了不少大战。鄱阳湖大战,大战陈友谅,火烧战船,后攻城灭张士诚,北伐元大都。徐达为明朝六王之首,与朱元璋是发小,从起事起就并肩作战,行事谨慎,也是下棋高手,与常遇春一样,也是勇猛过人,为将者,冲峰陷阵,勇为第一,而朱元璋对常遇春说,“克敌在勇,全胜在谋”,意思是要勇,但也要有谋。如关羽为吕蒙所害,在于勇之有余,谋之不足矣。还有汤和与邓愈,他们都有自己的功绩,平福建与平土谷浑等,在前期混战时,他们都是朱元璋的得力猛将,在义军分裂时,朱带淮军24将出来,后来成为明军的绝对主力。所以,再有才能的人,需要跟对人,才有好的发展。
       书写这些历史人物,本非我的意愿,但其于“策略由易到难”的原则,书写完《羊皮卷积极情感80卷》,《孙子兵法积极计划136卷》,《千门八将36局积极计划36卷》,《羊皮卷品牌积极计划80卷》,觉得有必要疏理一些接触过的历史知识,读《二十四史》,没那心情,读《资治通鉴》没那心力,书写之势,继续往下,借这些历史人物来验证孙子兵地的策略思想,有益无害,故乐而为之。   
        读史可以知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天下之大,正向求人社会正气,逆向求为知人性弱点,故而,此四部大策,正逆索求,此生不怠,于心无悔。
        成功思考切入点,孙子兵法积极计划第136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