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子兵法积极计划第94卷-行军-并力料敌(二悟-36计-攻战).23.0831.南.李祯海

(2023-08-31 22:12:59)
分类: 136孙子兵法积极计划
攻战计,与孙子兵法谋攻第三主题相同,主要讲如何进攻。孙子兵法,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从四个方面和敌方较量,而36计第三套,攻战计,主讲进攻战,两军已经交上手了,如何更好的取得胜利。攻战计,一共有六个计谋,13-打草惊蛇;14-借尸还魂;15-调虎离山;16-欲擒故纵;17-抛砖引玉;18-擒贼擒王。 并力料敌是孙子兵法行军第九,第三段的主题,原文是:兵非贵益多也,唯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意为要尽全力判断敌人的情况,做到知己知彼,根据敌人的情况变化 ,采取不同的战术防守或是进攻,最终取得胜利。故而把36计放在这个主题下进行分解,有两个目的,一是使孙子兵法的策略体系看起来更完善一些;二是从孙子兵法的全局思维来看36计的战术方法。
       13-打草惊蛇。从军事角度来看,敌方处于隐蔽状态,我方要探知敌方虚实,这是一种探知对方情况的方法,除了这种方法之外,还有用间,相敌32法等。孙子兵法积极计划第67卷-虚实-候之策之形之角之,其中,角之,也是先派出小部队去和对方试探性接触,探知对方虚实。从生活角度来说,我们到一个到处杂草丛生的地方行走,先要拿一个木棍敲打草丛,目的是为了吓走藏在草丛中的生物,以防彼此相互伤害。在审讯过程中,打草惊蛇之计,也是为了各个突破。
       14-借尸还魂。记诵36计以来,最喜欢其中一句按语,“有用者,不可借;不可用者,求借。非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真正能成事的人,有所作为的人,一般不会去求助别人,别人也用不了;一般没有主见,需要依附别人才能成事的人,总要找到人去依靠,而我们就是要利用这样的人来完成事情。别人知识不丰富,信息不完善,视野不开阔,像小孩子一样,不是我去求人家,而是让人家来求我。在千门八将36局积极计划第14卷-谋权-挑官为公局中,也是借助有权势的人来帮助完成自己的目标。在千门八将积极计划第22卷-谋权-宿部星关局中,通过老天的天意,星宿天象,自然现象等,来为自己起事找个合理的理由,这些都是借尸还魂计谋的具体运用。研究历史,借古讽今,新瓶装旧酒等,人的名,树的影,这些策略,都可以归为这一谋略。历史上,陈胜吴广起义,借用了扶苏太子的名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借一势为己用。死诸葛吓走活司马,用生前的势,保全军顺利撤退。
       15-调虎离山。龙翔浅底被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老虎只在深山老林中,它能发挥自己的优势,虎啸山林,出其不意,如果到了平原,人们知道他的行动了,很容易被制服。从军事角度来说也是,在自己的其地,防守力量非常完备,军队士气也高,如果采用策略,调虎离开山林,军队离开基地,那么,我方即可看到对方全貌,做到知己知彼,更容易战胜敌方。从孙子兵法的角计来看,孙子兵法积极计划第113卷-九地-先夺其所爱, 这是一种调动敌人的离开基地的方法,是先枪夺敌人必须救的地方,如粮草其地,运输路线,重要盟友国家,或是首都等政治文化中心。孙子兵法积极计划第68卷-虚实-避实击虚,让敌方离开自己的实力区域,我们趁虚而攻之,也是一种胜敌的有效策略。从千门八将36局积极计划第3卷-谋权-三仙献鼎局来看,如果要让手下有实权的人交出权力,也需要调离他们原来的区域,使其失去保护,再徐图其资源。
       16-欲擒故纵。想要抓他,却故意先让他逃跑。在孙子兵法积极计划第77卷-军争-八勿-围师遗阙中,敌方已经被包围,需要我们放一个口子,让敌方有的逃跑的机会,避免让他们陷入死地则地的境况,最后鱼死网破。也要避免纵的程度太大,最后放虎归山,后患无穷。还有一种欲擒故纵,是为了收服人心,如诸葛亮七擒孟获,在拥有绝对实力面前,擒和纵,都在计划之中。
       17-抛砖引玉。舍与得的关系,舍不得砖头, 是引不到玉的。在孙子兵法积极计划第13卷-全局-八策-利而诱之中,要让掌握战场主动权,需要有各种各样的诱饵,让敌方被自己调动而失去战场主动权。
       18-擒贼擒王。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抓住敌方将领,能动摇敌方军心,降其士气,打击其指挥体系,使其群龙无首,无法发挥整体优势。在工作中,也要抓住重点,解决主要方面的主要问题,要提纲契领,方能有效率地完成工作要求。
       36计容易记,容易理解,放在孙子兵法战争全局中,一般是一个点,如相军交战,刺客的斩首行动,,刺探军队的打草惊蛇,调动敌军掌握主动权的调虎离山等。
       成功思考切入点,孙子兵法积极计划136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