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子兵法积极计划第123卷-火攻-主不可怒而兴师.23.0801.南.李祯海

(2023-08-01 22:06:15)
分类: 136孙子兵法积极计划
带着个人情绪打仗,往往都会失败,为什么呢?有几方面的原因,第一,情绪蒙蔽了理智,正常智商110,一旦生气了,智商降到了60,除了吃饭睡觉,其他判断都会出现偏差,何况打仗这样的决定生死存亡的大事;第二,容易轻敌,人一旦愤怒,就会觉得自己此时天下无敌,谁来了也不怕,轻敌之心由上而下,整支部队都会形成轻敌,骄兵必败,历史上没有胜的,轻敌冒进,轻敌易入敌方陷阱,轻敌则配合不默契,轻敌则不服从管理;第三,愤怒出师,没有完善的作战计划。愤怒出师,一般都是急急忙忙出征,别说间谍运营了,就是作战计划都没有备用的,不知敌,可能连自己的实力都不清楚,如何了解敌人虚实呢,凭意气勇力作战,再多的军队也是白搭,一般一个完善的作战计划,至少也得一到两年才能制定出来,一两个星期马上出战,胜算不会很大;因此,怒而兴师会导致战败,历史上战争,因怒而战而全军覆没的而亡国的,也有不少教训。这对于企业,对于个人发展,也是同样的道理,依靠别人刺激一下,想要取得企业经营的成功,个人发展的成功,成功的可能性不会太高,还是要靠自己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计划,一个小目标一个小目标的实现,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本卷主题“火攻-主不可怒而兴师”,源自孙子兵法第12卷,火攻第十二,原文: “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惰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攻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本段还有一个小主题,123-非危不战,以后会展开来说。战胜了敌方,攻取了敌方的城池,不出榜安民,任兵士掠夺,这是下策,无法收买民心,后面可以由此生乱,稍有变化,会陷入被动。 要求领导充分遵循战争的规律,有了利益再考虑战争,有了危险再考虑战争,战争是最后的手段,不要轻易使用。也不要因为不服气,敌方故意激怒而去发动战争,没有利益的战争,注定军队上下不会同心协力,光有一腔热血,而进行战争,胜率不会很高。孙武还拿出情绪循环变化来做对比,人的情绪每天起起落落,喜怒哀乐,每天重复,但军队用战可不是,用兵了,败了则亡国,士兵死了不能复活,国没人,人没了,是不能像情绪一样循环的,所以,要慎战,再慎战。
       关于“主不可怒而兴师”,其他人有什么相关经验呢?司马迁《史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司马迁在总结了历史上朝代更替的战争经验时,用这句话来表明,国君要有“慎战”的意识。宋江一打祝家庄失败了,主要原因也是他们对祝家庄的实力不太了解,轻敌,认为祝家庄就是个小村庄,几千人马很容易就能拿下来,结果吃了亏。三国时期,吴孙权在合肥与曹军六次交战,第五次交战时,因其炫耀军威,被曹军所伏击,一怒之下率军围合肥,最终还是被击退。还是在三国时,诸葛亮送司马懿女人衣服,想激怒他,出城交战,司马懿不生气,没有中计。在古代,交战时要考虑的第一点,是利益,有足够大足够多的利益,才能发动战争,任何发动战争的理由,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还是利益,这一点,放在现代战争,也是同样适用。
      本段要讲一讲孙子兵法中,关于怒的一些表述,怒而挠之,这是全局篇中,八策之一,己方主不可怒而兴师,但对敌方,要想方设法让他生气,愤怒,失去理智。相对怒面兴师,孙子在九地篇中,强调要“静以幽,正以治”,需要保持沉着冷静与公正严明,这是对将领的两方面的要求,沉着冷静,胸有成竹,对战争的进程有完整清晰的认知,对战役的节奏完全在自己的掌控当中,不要因一时的情感波动而做出错误的决策,需要有沉着冷静的人,身边需要有能平息气性的谋臣与文臣,让领导冷静下来的能人。 关联一下羊皮卷,羊皮卷积极情感第66卷-自律-别人的情绪,在说到人际关系时,羊皮卷说,我要宽容怒气冲冲的人,因为他尚未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明天他会改变,重新变得随和,我不再只凭一面之交来判断人,也不再因一时的怨恨与人绝交,今天不肯花一分钱购买金篷马车的人,明天也许会用全部的家当换取树苗,知道了这个秘密,我可以获得极大的财富。这是羊皮卷与孙子兵法小主题相近含义之处,16种关系中的第16处关系,孙子兵法要求主不能怒而兴师,是为了避免战败亡国,羊皮卷要求要宽容别人的怒气,是因为知道人的情绪是循环反复变化的,要学会忍耐,这在商业上是必须要有的基本功,忍耐,才有机会继续合作项目。更好的策略是不要让对方生气,一切和和气气,更容易获得成功,和气生财。书写的每一段都是从16个结构段落中挑出几个来书写,孙子兵法积极计划136卷与羊皮卷积极情感80卷都是如此,不是学术研究,这是思考的过程,也算是李祯海思考体系的一部分。
       成功思考切入点,孙子兵法积极计划136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