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子兵法积极计划第101卷-地形-六种地形.23.0722.南.李祯海

(2023-07-22 20:59:56)
分类: 136孙子兵法积极计划
平原,高山,山谷,平原加高山,高山加山谷,高山加河流,不同的地形,决定我方是进攻,还是防守,是撤退还是驻营。孙子兵法的原文,根据我方与敌方谁先到的顺序,地形的特点,双方距离的远近,把地形分为六种,通,挂,支,隘,险,远。通是无险,平原;挂是从平原进入高山,或是从平原过河流,进入攻击很容易,但回来很难;支,很长的山谷地带,谁进去都有危险,容易被伏击,因此,可以先撤退,引敌军进入;隘,不长的山谷,有隘口,布兵两端,可以很好守;险,都是高山;高军距离很远,不要轻易进攻,容易让人以逸待劳。
        行军第九,地形第十,九地第十一,这三篇都是讲地形,从不同的角度讲,行军是还没有遇到敌军,在不同的地形上行军,要注意敌人有没有设伏,在平原,水上,高山,沼泽地,说是四军之利;地形说的六种地形,这时候已经遇到敌军了,两军相交,就要考虑敌方的因素与地形,也要考虑我方的因素,还没有打起来,双方都是在试探性进攻或是策略性后退;九地,说的九种作战环境,这时候已经打起来了,说的是交战环境,交战双方的态势。行军只走,地形要看敌方,九地是已经短兵相接,是战事向前的前后逻辑关系。  
       大主题,地形,分为六个小主题,每个主题讲一方面的内容;91-六种地形(本卷);92-六种兵形;93-上将之道;94-厚而能使;95-动而不迷;96-知天知地。今天重新整理孙子兵法后五卷的目录,未来两个月,将以这个目标为基础,疏理相关知识点及案例,希望能过一遍思考结构,算是第一悟,以后将在每个小主题的感悟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悟,第三悟的书写,第一篇是先有,先知道,第二篇是进入步学习与感悟,第三篇是实践中的收获,希望能觉悟,觉悟之后,就能做到知行合一,在现实进取时,才能做到内驱动力获得成功。 
       本卷的主题“101卷-地形-六种地形”,源自孙子兵法,地形第十,第一节,“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支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这一段,总结了六种地形,并解释了六种地形的定义,后面给出了针对六种地形采取的策略。通形,建堡垒;支形,引敌军出来佯败而走,待敌出一半而回击。这里强调的是思维方式,要据地形(环境),敌军(竞争对手)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如羊皮卷与孙子兵法的策略,是击,是诱,是等,是撤,要在心里思索一遍,打仗吗,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取得胜利,击,诱,等,撤,最终都是为了胜利,而不是跳跑,或是未打就投降了。
       关于“六种地形”,其他有什么经验呢?公前前480年,波斯帝国与古希腊在温泉关战役,当时的地形就是隘口,古希腊的斯巴达三百勇士,守住隘口,抵抗数十倍于己的波斯大军三天时间。三国时期,蜀将马谡在军事重地街亭抵抗曹魏的张郃的进攻,马谡上山驻守,没有保护好粮道和水源,被围困,最终失了街亭,历史上给他总结了,不应该驻在山上,应该在山下防守,这是不了解地形的缘故。 所以,用兵打仗,一定要去探知地形和了解地形,唐太宗李世民,打仗之前,一定要去现场看地形,包括三国的邓艾也是,到一个地方,先观察地形,再以地形来推演战事。在现代企业中,日本丰田也讲求到一线工厂去办公,要求现场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们工作中也是,在办公室待久了,需要出去走走,一切条案都在现场,现场有神灵。教父一中,维多科里昂要求与四大家庭开会,调和相关矛盾,在会上,他就知道了对自己对着干的人,只是一个傀儡,后面大佬才是真正的事件推动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现场面对面,通过谈话可以知道真实情部况。
        成功思考切入点,孙子兵法积极计划第136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