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秋官效应”是香港股市特有的一个名词。所谓“秋官”,是当地对于影视演员郑少秋的昵称,而“秋官效应”指的就是但凡有郑少秋主演的连续剧播映,从上映到结束那段期间,十之八九港股要大跌。
这个说法,最早要追述到1992年连续剧《大时代》的上映,郑少秋在里面扮演的丁蟹是一个通过沽空期指在股市崩盘中大获其利的投机者。而就在连续剧高潮的4天里,港股下跌了600点,而连续剧一结束,港股也立刻反弹,于是便有人打趣说港股是因为郑少秋而下跌的。
当时无心之言,却此后被不断证实。尤其是2000年《大时代》续集《世纪之战》播放时,股市7天下跌超过1700点。而在这之间,郑少秋有份的连续剧尚有6部,其中5部股市亦下跌。于是,“秋官效应”这个词便成为了横跨金融业和娱乐业的热门话题,甚至2004年里昂证券还专门撰写一份研究报告,谈论“秋官效应”。
对于“秋官效应”,有人斥之为无稽之谈,有人认为不过是巧合。当然也有研究人士尝试从科学角度进行解释,表示可能因为郑少秋主演的电视剧上映的日期本身就多为股市疲软的月份,或者因为股市不佳,经济不旺,电视台在需要用实力派郑少秋主演的连续剧吸引观众。
其实,“秋官效应”是否存在毫不重要,按照索罗斯的反射理论,当市场均对此相信,而对股市暂时失去信心的话,“秋官效应”即使本不存在,也会因为投资者的心理变化而真正存在。
当然,从有效市场理论角度来说,即使真有“秋官效应”存在,伴随知道的人越来越多,效应本身也会消失殆尽——投资者会在连续剧播出之前提前抛售或者沽空,使本应在播出期间的下跌提前展开,而播出时或之后反而会因此上升。事实上,2004年末的《楚汉骄雄》播放期间,港股上涨10.9%,而今年3月14
不过,近日受美国加息影响,港股大跌不少,这笔账怕是又要算在“秋官”的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