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翼轸
张翼轸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616
  • 关注人气:17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60亿美元掉期这回事

(2005-11-26 13:03:56)
标签:

杂谈

最近中国央行搞了个60亿美元的掉期操作,也就是以当前汇率(这里以1:8估算)向10家商业银行以差不多480亿人民币的代价卖出60亿美元,等一年以后,再以1:7.85的汇率也就是总计471亿人民币买回这60亿美元。

我是在华尔街日报的网上中文版首先看到相关报道的,不过华尔街日报在中国报道上似乎心心念念的就是“升值”这两个字,写出来的报道真是不太靠谱。

下面两段是华尔街日报报道开首的两段:

中国央行周五在国内外汇市场进行了货币掉期操作,交易员将此看作是中国政府将允许人民币在未来一年小幅升值的一个信号。

中 国央行与国有银行进行的美元与人民币掉期业务的交易期限为1年,操作量为60亿美元,交易价格为人民币7.85元。中国央行要在其中有利可图(不考虑利率 因素),人民币汇率需要从目前的水平上至少上升2.9%。交易员表示,中国央行可能因此会尽力表露出希望人民币币值能在未来一年温和上升的预期。

拜 托,央行又不是普通银行,它执行货币政策时候,几乎是不会考虑有利可图这回事情的,要知道它可掌握着印钞权,缺少人民币直接开动机器印就好了,根本不会计 较掉期操作中的收益问题,对央行来说,金融稳定才是头等大事。更何况,“不考虑利率因素”这句话也亏得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写得出来,进行金融交易,有光考虑 汇率不考虑利率的嘛!

其实央行这个掉期,说到底就是一种收缩货币供应的操作手段。华尔街日报网络版报道的最大问题倒还不是上面两段的无厘 头,而是在于光把眼光放在升值上,忽略了此次掉期操作的一个重要局限条件:商业银行通过央行货币掉期业务换入的美元不能进行结汇,只能用于投资外汇资产。 这就逼得商业银行把立刻资金投向海外,而不是滞留在内地市场上。

对于央行而言,此次掉期立竿见影的效果就是市场上少了差不多480亿人民币的货币供应,虽然通过央行票据也可以实现同样的效果,可是后者对于国内人民币利率却会有直接影响,而这是近期内央行不愿意看到的。

至 于说交易的另一方,那些商业银行们,虽然但从掉期本身来看,1年后能够换回的人民币少了9亿,以人民币计算不是划算的买卖。但是别忘了,在目前美元利息大 幅高于人民币利息的这当口,1年期美债收益有4.29%,而国内1年期央行票据收益连1.65%都不到,一年时间获得的息差足够弥补这9亿的差额了。

假设持有480亿人民币,以1.65%的央行票据收益率计算,商业银行一年后将持有487.92亿人民币。

如果选择参与掉期,那么60亿美元以4.29%的1年期美债计算一年后将变成62.574亿美元。其中60亿按照7.85的约定汇率转换为471亿人民币,此时商业银行将持有471亿人民币和2.574亿美元。

487.92-471=16.92亿人民币,只要一年后2.574亿美元比16.92亿人民币来得值钱,商业银行就有的做。读者拿计算器按一下,算算两者的比值吧,1:6.57,你说人民币可能升值到这个地步嘛?

其 实如今美元人民币的息差绝对是套利的好时机,只要能够锁定人民币升值的风险,操作得当的话这里头绝对有利可图。而央行此次推出的掉期操作,无疑就是为商业 银行提供了一个锁定升值风险的机会。只要央行持续不断地提供类似的掉期协议,既可以起到低副作用收缩货币的功效,同时又可以为商业银行创造额外的生财之 道,绝对是双赢的局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学外文书店
后一篇:生活!号外?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