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是徐静蕾的“粉丝”,尤其在每天追看她的Blog之后。
曾经有四大名旦的评选,徐静蕾位列其中,其他三位分别是章子怡、赵薇、周迅。从这几年的发展来看,也许徐静蕾的知名度有点跟不上其他几位,尤其是已经走向国际的章子怡。不过要是说“粉丝”数量,徐静蕾恐怕绝不比其他几位少。
当然,上述只是我的猜测,没有任何的真凭实据。我也不想使用网络媒体热爱的google名字后的页面数或者网上粉丝联盟数之类的指标去证明这一点,因为 学社会学出身的我,深知其中存在的巨大偏差——尤其对徐静蕾和她的粉丝而言——因为我相信徐静蕾的粉丝有这一种独特的特质。如果说成为“玉米”或者“凉 粉”代表着一种将做粉丝当作一种信仰,并且彼此团结在此信仰之下的群体行为,那么徐静蕾的粉丝在我看来往往是那些普普通通平平淡淡,抽离于八卦或者娱乐话 题之外,也没有太多合群以壮声势想法的低调之辈,尤其是其中的男生。至少我认识的许多徐静蕾粉丝,就是这样的人,他们不会大声地告诉你他有多么热爱徐静 蕾,也不会强迫你去相信徐静蕾的“好”,他们最狂热的行为也许顶多就是买一本徐静蕾的旅游摄影集,或者收藏几部徐静蕾有份主演电影电视剧的DVD。这样的 一群粉丝,就像冰山一样,绝大多数是藏在深海之中,而不为人所知的。
似乎有些离题了,还是由徐静蕾的“粉丝”回到她本人身上。
之 所以会想到写这篇Blog,是因为最近天天追看她的Blog。喜欢徐静蕾,当然是发端于她的电影和电视剧。虽然她绝大多数的扮相被不喜欢她的人攻击为“土 美人”,过于本色,但这样的评价并不妨碍我对她的喜欢——这年头粉丝之所以成为粉丝,欣赏的是演员或者歌手本身,并不一定是他们的演技或者歌喉——拿后者 来说事的人显然已经Out跟不上粉丝的发展趋势了。当然,我也不会拿《我爱你》里面那个有些神经兮兮骂起人来绝对泼辣,敏感又有暴力倾向的“杜菊”来作为 徐静蕾不是“本色演员”的辩解——其实相比徐静蕾之前演过的那么多过于青春简单的角色,我始终觉得“杜菊”也许才更是徐静蕾的本色,虽然未必那么严重,但 是那种大大咧咧,爱恨分明,爱死你又不失小脾气的典型北京女孩也许才更接近我想象中“真实的”徐静蕾。如果要选择我以为最能体现真实徐静蕾的戏份,我会选 择《我爱你》中佟大为敲半天门后猛一撞门,结果门自己开了,佟一头栽倒地上后在一旁窃笑的徐静蕾,那个有点小脾气甚至有点“使坏”的徐静蕾。
因为新浪到处找名人开博,所以有机会看到了徐静蕾的文字。当然,严格意义上这不是第一次看到徐静蕾的文字,早年买过她的写真集,上面有她亲笔书就的文字, 字写得自然是漂亮,但文字也许是因为需要出版的缘故,总觉得过于拘束了一点,远不如如今Blog上的只字片语来的真性情,那种大大咧咧带点懒惰的北京女孩 的真性情。甚至连徐静蕾在自己博客上用得自称,比如“老徐”又或“徐博客”都比她在任何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中的主人公名来得更加讨人喜欢。
对 徐静蕾没多大感觉的各位且慢指正我。我学社会学出身的,当然知道上面那句话有大问题。徐静蕾在blog上的文字未必是她的真性情,也许只是她在电影或者电 视剧之外的另一种“扮演”。即使“扮演”假说成立,也不妨碍我因为徐静蕾在blog上的文字而更加喜欢她——至少她在Blog上扮演一个大大咧咧带点懒惰 的形象这个选择深得我心,比起绯闻多多,酗酒多多,丧蒲多多,陋习多多的某些女星戏外“扮相”,这样的“扮演”简直称得上无暇。当然,作为徐静蕾的粉丝, 我更宁愿相信这不是徐静蕾的另一种“扮演”,而是真实徐静蕾的一部分。
有时候也会反思,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同道中人去喜欢徐静蕾,又为什么徐 静蕾的粉丝往往那么独特。天天追看徐静蕾的Blog,终于有了点感怀。虽然徐静蕾出道以来,“清纯”始终是一个挥之不去的评价,但我想真正吸引类似我这样 粉丝的毕竟不仅仅是“清纯”这一点——这个娱乐圈要说清纯,实在是随便捞捞一大把。当然,我也不认为徐静蕾是那种“邻家女孩”或者“第二种美女”的气质, 她的相貌绝对配得上“漂亮”这两个字,她的气质也绝不平凡。如果强要言之,我想徐静蕾的引人,就在于她那种不内敛但是又决不会锋芒夺人的气质。看到她,你 会相信她是明星,但是又绝不会觉得她是高人一等的明星。看到她,你不会觉得她是不好相处的明星,也不是因为脾气太好所以好相处的明星。在我的臆想之中,徐 静蕾始终是一个私底下有点脾气的典型北京女孩,但与此同时我却又始终相信自己有机会一定能够和她成为生活中的好朋友。这种前后臆想的前后矛盾,恰恰便是 她,尤其是她Blog的文字给我的最独特印象。
我想,大概喜欢徐静蕾的人中,有不少是我这样平淡但是又不甘于平淡甚至有些闷骚的普通人,所以 才会相信徐静蕾是个有脾气北京女孩的同时又坚信自己可以和她相处得很好。我这样的粉丝,能够有的最疯狂设想,不过就是“到徐静蕾所在经纪公司做个小职员, 可以近距离经常看到她”而已。当然,设想也只是设想。要我实践,甚至做出更疯狂的事情来,是绝对做不到的。
曾经有四大名旦的评选,徐静蕾位列其中,其他三位分别是章子怡、赵薇、周迅。从这几年的发展来看,也许徐静蕾的知名度有点跟不上其他几位,尤其是已经走向国际的章子怡。不过要是说“粉丝”数量,徐静蕾恐怕绝不比其他几位少。
当然,上述只是我的猜测,没有任何的真凭实据。我也不想使用网络媒体热爱的google名字后的页面数或者网上粉丝联盟数之类的指标去证明这一点,因为 学社会学出身的我,深知其中存在的巨大偏差——尤其对徐静蕾和她的粉丝而言——因为我相信徐静蕾的粉丝有这一种独特的特质。如果说成为“玉米”或者“凉 粉”代表着一种将做粉丝当作一种信仰,并且彼此团结在此信仰之下的群体行为,那么徐静蕾的粉丝在我看来往往是那些普普通通平平淡淡,抽离于八卦或者娱乐话 题之外,也没有太多合群以壮声势想法的低调之辈,尤其是其中的男生。至少我认识的许多徐静蕾粉丝,就是这样的人,他们不会大声地告诉你他有多么热爱徐静 蕾,也不会强迫你去相信徐静蕾的“好”,他们最狂热的行为也许顶多就是买一本徐静蕾的旅游摄影集,或者收藏几部徐静蕾有份主演电影电视剧的DVD。这样的 一群粉丝,就像冰山一样,绝大多数是藏在深海之中,而不为人所知的。
似乎有些离题了,还是由徐静蕾的“粉丝”回到她本人身上。
之 所以会想到写这篇Blog,是因为最近天天追看她的Blog。喜欢徐静蕾,当然是发端于她的电影和电视剧。虽然她绝大多数的扮相被不喜欢她的人攻击为“土 美人”,过于本色,但这样的评价并不妨碍我对她的喜欢——这年头粉丝之所以成为粉丝,欣赏的是演员或者歌手本身,并不一定是他们的演技或者歌喉——拿后者 来说事的人显然已经Out跟不上粉丝的发展趋势了。当然,我也不会拿《我爱你》里面那个有些神经兮兮骂起人来绝对泼辣,敏感又有暴力倾向的“杜菊”来作为 徐静蕾不是“本色演员”的辩解——其实相比徐静蕾之前演过的那么多过于青春简单的角色,我始终觉得“杜菊”也许才更是徐静蕾的本色,虽然未必那么严重,但 是那种大大咧咧,爱恨分明,爱死你又不失小脾气的典型北京女孩也许才更接近我想象中“真实的”徐静蕾。如果要选择我以为最能体现真实徐静蕾的戏份,我会选 择《我爱你》中佟大为敲半天门后猛一撞门,结果门自己开了,佟一头栽倒地上后在一旁窃笑的徐静蕾,那个有点小脾气甚至有点“使坏”的徐静蕾。
因为新浪到处找名人开博,所以有机会看到了徐静蕾的文字。当然,严格意义上这不是第一次看到徐静蕾的文字,早年买过她的写真集,上面有她亲笔书就的文字, 字写得自然是漂亮,但文字也许是因为需要出版的缘故,总觉得过于拘束了一点,远不如如今Blog上的只字片语来的真性情,那种大大咧咧带点懒惰的北京女孩 的真性情。甚至连徐静蕾在自己博客上用得自称,比如“老徐”又或“徐博客”都比她在任何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中的主人公名来得更加讨人喜欢。
对 徐静蕾没多大感觉的各位且慢指正我。我学社会学出身的,当然知道上面那句话有大问题。徐静蕾在blog上的文字未必是她的真性情,也许只是她在电影或者电 视剧之外的另一种“扮演”。即使“扮演”假说成立,也不妨碍我因为徐静蕾在blog上的文字而更加喜欢她——至少她在Blog上扮演一个大大咧咧带点懒惰 的形象这个选择深得我心,比起绯闻多多,酗酒多多,丧蒲多多,陋习多多的某些女星戏外“扮相”,这样的“扮演”简直称得上无暇。当然,作为徐静蕾的粉丝, 我更宁愿相信这不是徐静蕾的另一种“扮演”,而是真实徐静蕾的一部分。
有时候也会反思,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同道中人去喜欢徐静蕾,又为什么徐 静蕾的粉丝往往那么独特。天天追看徐静蕾的Blog,终于有了点感怀。虽然徐静蕾出道以来,“清纯”始终是一个挥之不去的评价,但我想真正吸引类似我这样 粉丝的毕竟不仅仅是“清纯”这一点——这个娱乐圈要说清纯,实在是随便捞捞一大把。当然,我也不认为徐静蕾是那种“邻家女孩”或者“第二种美女”的气质, 她的相貌绝对配得上“漂亮”这两个字,她的气质也绝不平凡。如果强要言之,我想徐静蕾的引人,就在于她那种不内敛但是又决不会锋芒夺人的气质。看到她,你 会相信她是明星,但是又绝不会觉得她是高人一等的明星。看到她,你不会觉得她是不好相处的明星,也不是因为脾气太好所以好相处的明星。在我的臆想之中,徐 静蕾始终是一个私底下有点脾气的典型北京女孩,但与此同时我却又始终相信自己有机会一定能够和她成为生活中的好朋友。这种前后臆想的前后矛盾,恰恰便是 她,尤其是她Blog的文字给我的最独特印象。
我想,大概喜欢徐静蕾的人中,有不少是我这样平淡但是又不甘于平淡甚至有些闷骚的普通人,所以 才会相信徐静蕾是个有脾气北京女孩的同时又坚信自己可以和她相处得很好。我这样的粉丝,能够有的最疯狂设想,不过就是“到徐静蕾所在经纪公司做个小职员, 可以近距离经常看到她”而已。当然,设想也只是设想。要我实践,甚至做出更疯狂的事情来,是绝对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