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如果黄健翔的“发疯”是发生在几年之后,双向互动电视普及的那个时代,我相信这将是黄健翔职业生涯一个新高的起点。
很可惜,“发疯”的年代是这个我们只能看同样的中央台转播,听一个解说员解说的时代。这就注定了黄健翔要写道歉书,他短期内的上镜率也会因此受到波及。
关于黄健翔那过分激情,甚至有点像赌球者歇斯底里的转播,很多同行不喜欢。他们觉得黄健翔的转播掺杂了太多的个人好恶,把媒体“公器”当作“私器”,违背了新闻工作者的“中立”原则。
我不喜欢称黄健翔那天晚上干的活叫足球解说员,而是喜欢称其为足球评论员。事实上,那天晚上黄健翔的角色决不是一个新闻工作者——你看到的球赛和黄健翔看到的有什么区别,他不可能传递给你任何新的信息——事实上它能够给你的只是自己的戒毒、感受和评论。
新闻要中立,至少要貌似中立。但是评论却不。好的评论必须是带有自己的观点的,甚至是可以带有自己的偏好或者价值观的。从评论的角度而言,黄健翔那天的“球评”绝对是合格的。
不幸就在于,他的球评出现在今时今日的电视上。电视是一种流媒体,你听完前一句,才能听后一句,作为受众只能被动的接受而没有选择的自由——黄健翔的评论如果是以文章的形式出现在报纸上,绝对不会引起如此众多的反感,因为不喜欢的人大可不看,选择同一版面上的其它文章,甚至将整个版面跳过。但是,同样的评论出现在电视上,由于观众没有选择、跳跃的自由,因此对于那些不喜欢如此“激情”的受众,这无疑就是一种听觉的“强奸”了。
是的,在目前的电视技术下,解说必须是四平八稳,面面俱到的,因为观众没有选择的自由,所以解说员只能够尽力去迎合尽可能多的观众,从而留住这些“衣食父母”。在这样的大前提下,黄健翔当然不合格,当然该受批评。
但是,技术在不断前进,终究有一天可点播电视会成为我们的标准配置。那个时候,你选择看一场球赛,不但可以选择收看哪个摄像头拍下的画面,还可以选择收听哪个解说员的解说。
那时候,四平八稳的解说恐怕将没有市场——尽力去讨好每一个观众的解说最后结果必然是无法真正的讨好任何一个观众。相反,黄健翔这样有强烈个人好恶甚至偏见的解说,却必然会赢得意大利球迷的捧场——至于中立解说的热衷者,你大可选择其它解说,也不用把黄健翔的激情视作“听觉强奸”了。
今天,电视台的收入来自广告,广告商投放的意愿来自观众的态度,所以黄健翔这样的激情解说很有可能成为“广告毒药”。但是,有了点播电视之后,一切都变了。当你可以为不同的解说员支付不同的点播费用时,黄健翔的价值才会真正体现出来——你认为有多少普通观众会为四平八稳的的解说支付1元的点播费用?但我却相信会有很多狂热的意大利球迷愿意为黄健翔的激情解说支付2元甚至更多的点播费用——如此,黄健翔这样的激情解说,可就成为新的“招财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