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宝洁要感谢香港海关,正是香港海关扩大送检范围,才发现倩碧、兰蔻、迪奥、雅诗兰黛的产品中也均含有铬、钕。这下可好了,坏事不再是SK-II的了,有事
大家扛。这水一被搅混,宝洁的压力就小很多了。下面这张图是截至9月28日百度指数的统计结果,显示了每天"SK-II"这个关键词搜索量的变化。我们可
以看出,最近两天,搜索量明显下降,大致回到了事件刚刚爆发时的水平,可以说高峰期已经熬过去了。
http://static.flickr.com/98/254797953_3fbb9ef59e_o.jpg
虽然如此,但是SK-II事件还存在诸多尚未解决的疑问:
-
铬和钕是否允许存在于护肤品。这次之所以说SK-II违禁,主要依据是《化妆品卫生标准》(GB7916)。我查了标准原文,条款是这么说的:禁止使用表2中所列物质为化妆品组分。
问题就是怎么界定化妆品组分。在美国这些法规严格的国家,所有护肤品都必须在标签上标明成分表。成分表上面的成分都是生产商家配方中存在并且有意添加进去
的。但是,并不等于说一瓶护肤品就仅仅含有成分表上的成分,大量杂质因为生产工艺、原料等原因也会存在在护肤品之中。那么我国法规中的化妆品组分这个说
法,究竟是类似美国成分表意义上的呢?还是化学检测意义上的呢?如果是前者,那么宝洁显然没有违规;如果是后者,宝洁的确违规了,但这样的标准未免过于苛
责--许多重金属或者其他污染物要完全杜绝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事实上即使汞、铅这样的有巨大危害的成分,也只是规定含量不能超过一定限量,而没有要求绝
对不能含有。那么类似铬和钕这样的成分,是否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定,只要含量低于一定标准即可呢?
-
这究竟是意外事件还是一连串事件。即使我们暂时认同在中国内地护肤品中一丁点儿铬和钕都不能含有,那么宝洁的问题究竟有多严重呢?在这个事件刚刚揭露时,我就有疑问:"SKII
在国内卖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那么以前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是否有对进口的SKII产品进行过检查,如果有而且每批都检查,那么内地消费者至少可
以暂时松一口气,毕竟目前市场上流通的SKII产品还没有这个问题。如果之前都没有查,或这没有次次检查,那么目前已经在市场上流通的SKII产品也就成
为高危了。"从后面的报道来看,检测的都是某个批次的产品,而其他批次是否有问题,似乎无人关心--退货、停售只能解决将来的问题,但是用都用了,其实用
户更关心是之前产品是否有问题,这才是更令人担心的。
-
还有多少护肤品含有含有铬和钕?事态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SK-II一家的事情了,越来越多厂家被牵扯进去。当然,从这几个品牌的知名度来看,恐怕含有铬和钕的护肤品绝非这些。如果是本着保护公众身体健康的初衷,那么我们的有关部门是否该对市场上的护肤品做一个全面的普查,已确定到底有多少是有这个问题的。如果只是刚开始披露了SK-II的问题,之后什么都不干,不但有失职的嫌疑,而且的确容易被人怀疑是针对日本的贸易战。
-
微量的重金属成分铬和钕是否有危险。现有法令是否允许护肤品含有铬和钕是一个问题,SK-II含量等级铬和钕是否有危害又是一个问题--对于普通消费者,后者显然更重要。这次SK-II事件波及的地区众多,所以对此表态的部门也众多。根据
媒体报道:"香
港卫生署表示,目前,铬及钕在化妆品可接受的含量,并没有一个确定可接受的水平,也没有一个关于钕可接受的每天吸取分量水平。鉴于九款化妆品样本化验结果
所含的铬分量轻微,正常使用含有该分量铬的化妆品对人体构成的健康风险较低。",与此同时"新加坡卫生科学局日前也发表声明,称初步检测显示,在新加坡市
场销售的SK-Ⅱ重点净白素肌粉饼、清透防晒乳液、多元修护精华霜、护肤洁面油、护肤精华露和护肤面膜产品中,含有微量的重金属成分铬和钕,但不会构成安
全威胁。"那么,我们的有关部门在这个是否有危害的核心问题上究竟什么表态什么想法呢?
- 不同地区销售产品配方是否不同。根据媒体报道:"9
月19日,日本驻华大使馆的一等书记官石川在新闻发布会上被问及日本国内销售的SK-Ⅱ和中国销售的是否同类产品时,石川表示,由于中国人的特点和中国气
候环境与日本不同,出口中国的SK-Ⅱ与日本国内产品"存在成分和颜色方面的细微差别。"
上述言论是日本官员的表态。但是宝洁大中华区对外关系美容事务及科技交流总监陈力女士接受《南方周末》记者的采访时却表示"SK-II是全球统一配方,符合国际相关法规。"上述两种说法到底以哪家的为准?中国和日本的产品到底有否不同,如果有宝洁是否可以披露区别在哪里--是配方还是质检要求上的?如果有,那么许多消费者在香港买的产品,根据购买场所不同,到底配方和哪个地区一致呢?
前一篇:Be Delicious
后一篇:酒皇领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