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去逛家乐福武宁店,在饮料货架上赫然看到了黑松沙士。http://farm1.static.flickr.com/157/400627080_2dcf5e6f4a.jpg
说起黑松沙士,估计知道的人不多。的确,对于大陆消费者而言,这还是新鲜玩意儿;但是,在宝岛台湾,黑松沙士可就是家喻户晓了。
2004年末去台湾旅行的时候,就在当地饭店中看到过这个饮料,长得和可乐差不多。因为好奇,以为是台湾土产可乐,就像大陆娃哈哈的非常可乐。于是就点了一罐。打开一喝才发现,根本就不是这么一回事。这味道!闻着有点松节油的气味,至于喝起来,不算难喝,不过也不如可乐亲切。喝了一罐,就此打住。不过听同行的台湾朋友说,这是在台湾非常流行的本土饮料。
后来,回了香港,又回了上海,再也没见过黑松沙士--直到这次重遇。虽然当时黑松沙士给我留下的印象普通,不过在上海喝上黑松沙士,无疑有点重温台湾行的味道,所以便又买了一瓶。
还是那个气味,还是那个口感。不过第二次喝的感觉,似乎比几年前的那一次好一点了。不知道是因为对于台湾的怀念,还是正如其广告语所言"第一口,好奇特的味道!;第二口,清凉又爽口!第三口,越喝越想喝!"。
喝完黑松沙士,上网查了一些资料,发现这个饮料真是颇有意思。黑松是品牌,而沙士则是饮料名称,这种饮料的主要原料是植物Sarsaparilla(墨西哥菝葜),做出来的饮料深褐色,有甜味,不含咖啡因。早在没有可乐的年代,就是美国流行的饮料。事实上,可乐之所以会诞生,也是创始人希望发明一种能够替代沙士的饮料。
说回黑松沙士,根据维基百科的资料,1946年,"台湾的进馨汽水有限公司(今黑松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文杞前往上海考察。无意间于上海药房发现一种来自美国,取自天然草本植物墨西哥菝葜的深色气泡饮料,经上海药商解释,该于美国曾风靡一时的饮品,据说能利尿、促汗、解热。经过试喝,张文杞决定推广至台湾。于是他辗转购得配方,并加入密而不宣的添加物来修正口感。1950年,以饮品的定位推出了黑松沙士,但因为有略重的感冒药水味道,因此接受度不高。1954年,可口可乐等美国知名碳酸饮料随美援、美军顾问团的美国军队进入台湾。在定位上与可乐相似,却价钱相对便宜的黑松沙士,渐次成为台湾的碳酸饮料市场新欢,并拥有极大市场占有率。 "
原来,黑松沙士的诞生,还是缘起上海,怪不得父亲说沙士的这种怪味道在他小时候似曾相识;而今日黑松沙士打入上海市场,也可以算得上是一种"回家"。
我不知道,沙士在上海,接受度能有多高。不过饮料的推广,广告尤其是电视广告很重要。而黑松沙士在台湾绝对是此道高手,比如当年张雨生《我的未来不是梦》、FIR的《我要飞》都是黑松沙士在台湾选用的年度广告歌,它家每年的广告在台湾都会引起不小的关注。暂时,在上海电视频道还未曾看到黑松沙士的广告,黑松沙士在上海的发展,恐怕还需要继续观察一段时间了。
当然,如果你和我一样,好奇心够重,那么不妨去超市或者便利店找来喝上一次,看看是否会想和第二次乃至第三次。
http://farm1.static.flickr.com/170/400627969_b3444504e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