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今早担任志愿者,在河南路南京路路口担任交通协管员。
一边关注着周围来来往往的行人,一边和身边的同事说"我有个同学在隔壁的国家电网上班,今天协管保不齐还能偶遇到她呢!"
我说的是W,高中同学,一个算不上漂亮但是很有灵气的女孩子。W写得一手好文章,尤其是写古龙、写美食的文章,当时甚是喜欢。所以当年在高中办班报《回声》时,想到的第一人选自然就是W。那段日子,和W还算熟悉,常一块放学步行回家,甚至还常去她家蹭书看--我对林语堂的小说和散文情有独钟,而W家恰好有一套全集,所以看过的林语堂大多数著作都是那段日子问W借来看的。
虽然熟悉,但是两人之间也就止步于此。 后来高考后大家各奔东西,也就鲜有联络--那年头没手机没QQ没MSN,家里电话又不太好意思打,自然慢慢就生疏了。
虽然常问高中同学打探W的消息,不过因为几乎所有和我熟的同学与W都无联系,所以也无从知晓W后来的发展。
……
直到有一天,回到《新闻晨报》上班,走在南京路上,赫然看到了一个像W的女子,叫了她一声,确认的确是多年不见的W。不过,那时匆匆忙忙上班,再加上W身边有个男子,自然不好意思多说两句,擦肩而过--事后颇有后悔,怎么也该问W要个电话,以后恢复联络也好。
所以,指挥交通时和同事这么说,半是开玩笑打发时间,半是有些臆想,还是希望能够再次偶遇W。
是她!玩笑开完没多久,赫然看见W低头走过马路。" W",叫了她的名字。她抬头,看了我一眼,惊愕之后点头示意。还未待我再次开口寒暄,W已经继续低下头,向前匆匆前行,再次擦肩而过。
曾经无数次幻想过在南京路街头与W再次不期而遇的场景,不过未曾想到当这一幕真正出现时,却是这样的一番场景。
"相见不如怀念,就算你不了解,我那冷漠的眼你为何视而不见",多年前,那英的那首《相见不如怀念》唱得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