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这该是我第三次在自己的Blog上推荐萨苏的作品了,此前分别是《国破山河在》和《京味九侃》。http://images.dangdang.com/images/20082499_b.jpg
《菊与刀》,那是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的名著。早年念书时,囫囵吞枣看过一遍——看没看完看进去多少,一概不记得了——唯一剩下的,也就是对于日本矛盾的国民性的大致印象。
这次之所以重读这本经典,当然还是看在萨苏的面子上。
萨苏,旅日作家,专研抗战史,其Blog是我每日必看的,要深度有深度,要广度有广度,要趣味有趣味,一日不看就惦记了。当从其Blog上知道他开工评注《菊与刀》时,第一感觉就是再没有比起更合适的人选了。
老 实说,《菊与刀》一书,虽然是经典,但毕竟是从未踏上过日本土地的美国人依靠一些1.5手或者2手素材写成的作品,大方向和大结论上的确深刻的很,但是在 日本、中国文化精髓以及一些小细节小史料上,就因为了解不深或者道听途说而有很多的疏漏。更何况,毕竟日本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日本人尤其是年轻一代也 在变化,和二战后的日本人相比,在一些问题上还是出现了缓慢但是关键的变化——我们大多数人看此书不是为了学习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也不是为了了解二战时的 日本人,更多应该是秉持实用主义的态度希望更精确到位的了解现代日本人。正因此,原作者这些疏漏以及时间上的局限,就是个大问题了,对于我等不了解日本尤 其是现代日本的人而言,很容易因为迷信权威而盲从鲁思.本尼迪克特——若是在文章或言谈中再引用这些疏漏,那就更是大笑话了。
所以,鲁思.本尼迪克特的大方向+萨苏的细节考据和变化补充可谓是双剑合璧,最佳拍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