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懂哲学的哲学博士

(2008-09-06 22:58:48)
标签:

杂谈

 

  因为种种原因,往往要写个人介绍,其中少不得要提教育背景。这部分,我一般都会写上“香港中文大学 社会学系 哲学硕士”。看到这块,有些朋友就会问“你不是去念社会学的嘛,怎么最后改行搞哲学了?”

  皇天在上,我本科、硕士可是在社会学道路上一条路走到黑,断然没改投它家过。至于这个哲学硕士,其实和念哲学没啥关系,不过是英美教育体系下的一种特殊用法而已。

  要弄明白哲学硕士的问题,还是先说哲学博士,前者不过是后者的降级版,搞明白后者,前者自然迎刃而解。

  哲学博士,也就是英文中的Doctor of Philosophy,缩写是PhD。在英美的学术体系下,除了少数几个专业,持有PhD几乎成为从事学术研究生涯的敲门砖——无论是想从事工程、商业、经济学还是数学方面的教职最后混个教授,都是如此。那么为何学科那么多,最后却殊途同归到PhD门下呢?

  这就要从博士学位的历史谈起。最早的博士学位,大体上是可以追述到公元9世纪的,那时候首先作为法学的学位而出现的,之后扩散到神学和医学。再后来,伴随教育学科的更多涌现,许多如今属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分支的学科也开始授予博士学位,于是乎哲学博士就出现了——不过这里的哲学不是我们现在意义上的哲学,而是对那些神学、法学、医学之外尚未严格分化学科的统称。

  时代逐渐发展,学科之间日益泾渭分明,但是昔日统一授予哲学博士的传统却保留下来了——今时今日,除了法学、医学自成一家之外,其他大多数学科只要学生在某个领域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并且撰写了有分量的论文之后,都会倍授予哲学博士的学位——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哲学博士已经成为这些学科中“研究型博士”的代名词。

  既然有被称之为研究型博士的,自然就还有一类被称为专业型(职业型)博士,比如EngD, EdD, DsocSci,DClinPsych,当然最著名的还是医科方面的Doctor of Medicine(MD)和法律方面的Juris Doctor (JD)。此类博士并不强调研究能力,不强调学术贡献,而是强调从事专业复杂职业的能力。

  研究型博士和职业型博士作为出现时间差不多的两类博士学位,只能说是发展方向不同,其实很难说有高下之分。但是在学术界,因为学术研究的需要,自然是研究型博士才拿得出手,除非你是从事医学或者法学研究,否则没个PhD还真是比较吃亏。

  博士是如此,硕士自然也沿袭了类似的传统。哲学硕士(M.Phil),属于研究型的硕士学位,一般来说如果上了相关课程并且完成了一篇像样的论文,就会被授予哲学硕士的头衔;而若你只是以上课为主,并不要求撰写论文有严格要求的话,那么一般就会被授予授课型的硕士学位,比如文学硕士(MA)、理学硕士(MS)。当然,在这两者的区分上,不同的教育体系下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以笔者经历的香港体质,研究型的哲学硕士,一般为2年制,有政府奖学金;授课型的则一般为1年,没有政府奖学金。又比如在美国的有些大学,硕士学位是被作为博士课程的一部分,在完成了部分课程之后先发给MA或者MS的学位,待其除了论文之外所有博士学位要求都满足时再授予 M.Phil——从这个意义上而言非常类似于我们常说的博士候选人(ABD)。

  所以,我是个不懂哲学的哲学硕士——正像这天底下大多数哲学博士都不懂哲学一样——事实上哲学博士只是一个学位类别,与你的专业无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