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穿牛仔裤

(2009-09-21 09:40:35)
标签:

杂谈

一个男人,因为种种原因,打算开始穿得正式一点,希望融入正统商业社会,那么最好的起步点就是:不穿牛仔裤。

是的,虽然牛仔裤在今时今日的社会大行其道,甚至亦是时尚界的宠儿,但并不等于,牛仔裤就是一种好选择——尤其是当你打算走正装路线之时。

远离牛仔裤,原因好几条:

1.牛仔裤的出身。虽然牛仔布早在16世纪已经诞生,但是现代意义的牛仔裤却是十九世纪中那场淘金浪潮的产物,当时的干活批发商Levi Strauss 和他的客户Jacob Davist共同设计并获得了牛仔裤的专利,并让其成为了淘金工人的“工作裤”——而这之后,Levi’s作为一个牛仔裤品牌迄今依然是行业领先者。然而,牛仔裤作为底层劳动者工作裤的起源,就决定了这不是一种有着“高贵血统”的服饰品种,所以始终不为中上层阶级所接受——即使到1980年前后,牛仔裤已经成为美国大众文化的标志,当时英国出版的Sloane Ranger Handbook和美国出版的Preppy Handbook这两本反映当时两国上层阶级生活的指导书中,在穿着部分牛仔裤依然未被作为可供考虑的裤子种类。

2.牛仔裤的文化意味。正由于牛仔裤的出身,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即使在发源地的美国亦不为中上阶层接受,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许多电影院和餐馆依然拒绝穿着牛仔裤的顾客入内——就如今天拒绝穿拖鞋、背心的顾客一般。然而,正是这种拒绝,适逢其会遇上当时年轻人以嬉皮士文化为代表的反传统浪潮,于是穿着牛仔裤就成为“反对传统”的一个重要符号标志。于是,牛仔裤就成为了当时老一代和新一代在穿着问题上争夺的战场——新一代热衷牛仔裤,除了文化意味也在于牛仔裤的耐磨性使其的确成为一种具有很强功用性的服装种类,而对于老一代而言,宁可接受更晚出现,从驻印度英军军服脱胎而来同样耐磨的卡其裤也不愿接受牛仔裤。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当昔日那一代“嬉皮士”逐渐年长成为社会中坚社会主流时,他们断然与昔日的奇装异服划清界线,安然接受了原本传统的穿着风格,所以今时今日牛仔裤在商业社会中至多可以出现在Casual Friday,依然不是可被接受的正装种类——而昔日作为替代品更为年轻的卡其裤,反而登堂入室,成为比牛仔裤更正式的中上阶级休闲服饰。

3.牛仔裤的服饰意味。牛仔裤,虽然如今已经是时尚产业的中坚力量,但更多时候,其依然是街头文化的代表。所以,牛仔裤的款式,往往与“脏兮兮”、繁琐、凌乱等形容词挂钩,而一些牛仔裤爱好者故意的做旧行为更是加深了大众对于牛仔裤的这种印象。如果说牛仔裤的缘起以及当年的反抗意味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不再重要的话,那么今时今日阻碍牛仔裤被正统商业社会接受的,恰恰就是这种不整洁的形象。而作为商业社会的代表,无论是美式Preppy还是英式Sloane Ranger穿着风格,讲究的都是干净、整洁,并在此基础上强调服装永远不喧宾夺主,永远不该成为旁人的焦点所在,以此呈现出一种真正低调的穿着风格。很可惜的是,牛仔裤尤其是那些强调个性张扬而为众人追捧的设计师牛仔裤品牌,在这点上永远是与正统商业社会格格不入的。

那么,不穿牛仔裤穿什么?很多次听到过类似的问题。不得不感叹,中国的新一代,受到美式“沙发土豆”文化的毒害太厉害,服饰上竟然到了除了牛仔裤和搭配西服的西裤外,无所可穿的地步。而这,该是不穿“一统天下”的牛仔裤的第四大原因。那么,不穿牛仔裤究竟穿什么?这个话题,下期继续。

for 《名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