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的差距有多大,就好像处女座与射手座的差别那么大!今天无老师揭开的这个金字塔原理,在某些人看来如此之理所当然,以至于你跟他说的时候,他会感觉到你是在侮辱他的智商,这是小学老师才会拿出来讲的,好么。但是对于另外一群人来说,今天的金字塔原理,却是如获至宝,他们会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惊叹于原来这个世界是这样的,以前竟然都不知道,就好像自己枕着10克拉的钻石活了一辈子,但是仍然穷困潦倒一样。是的,这就是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是,在1973年由麦肯锡的咨询顾问巴巴拉所发明,金字塔原理,对于我们考生来说其实起到了一个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告诉了我们一个十分简单,但是同时也极为重要的道理。
就是,我们的托福阅读,听力,作文,口语的文章,大多数的文章段落,其实都是遵循“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先重要后次要,先全局后细节,先论点后例子”这样的逻辑顺序,或者说展开顺序。
http://www.ibtsat.com/wp-content/uploads/2014/02/241153ce41e77d2c.jpg
当然在这里体现最为明显的就是作文和口语,因为这是主观题,其次是阅读,排名最后的就是听力,因为听力的对话,有时真的有点散。
这里说的很抽象,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我们经常写的内容是这样的:
“上个星期我去了趟苏黎世。你知道,苏黎世是一个比较保守的城市。我们到一家露天餐馆去吃饭,你知道吗?在15分钟里我至少见到了15个留长胡子的人。
而且,如果你在纽约的任何一座写字楼周围转一转,你会发现几乎没有不留长胡子的人。
当然,留长胡子在多年以前就已经是伦敦街头的一景了。”
看完之后,我们会想,这到底是想说什么,或者说这段话的主旨到底是什么?”
但是如果将其变成金字塔式表达。
那就会变成:
“我认为:男人留长胡子已经很普通
第一个例子:在苏黎世,15分钟里我至少见到了15个留长胡子的人
第二个例子:在纽约的任何一座写字楼周围转一转,你会发现几乎没有不留长胡子的人
第三个例子:在伦敦,留长胡子在多年以前就已经是街头一景了”
我们再回头来对比这两段话的时候,是不是感觉第一段话没有重点,不知所云。但是第二段话的逻辑结构特别的清晰。
想想为什么。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第二段话遵循了“金字塔原理”里面的“先论点后例子”的写作顺序。
看到这里之后,再来看一下我们的独立作文的写作顺序。当然这里是从第二段开始说的。
第二段第一句花:论点——第二句扩展自己的论点——第三句开始以及本段后面的内容,都是例子。对比一下金字塔原理,我们会发现其实都是“结论——例子”这样的逻辑关系。
因此金字塔原理之中,金字塔的“塔尖”就是“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先重要后次要,先全局后细节,先论点后例子”里面的“结论、结果、重要、全局和论点”
即“塔尖=结论、结果、重要、全局和论点”
然后金字塔塔基上的四个尖角,指的就是“原因、过程、次要、细节和例子”。
即“塔基=原因、过程、次要、细节和例子”
换句话说后面的原因、过程、次要、细节和例子,是用于支撑上面的“塔尖=结论、结果、重要、全局和论点”的。没有“全局”的这个“塔尖”,人们的感觉就是不知所云,孤零零的3个例子到底想说明什么,让人一头雾水。但是如果反过来,只有“塔尖”,也就是只有你的观点,但是没有“原因、过程、次要、细节和例子”,那就会显得很没有说服力。当然,今天只是开一个头,无老师接下来还会一层层展开的,小伙伴们别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