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97,101直至108,我对托福有话说

(2013-12-09 11:51:30)
标签:

杂谈

无老师题:考过一个托福考试,本身难度并不是特别大,其实难度很大的事认清自己站在什么位置上,以及怎样处理周围的情况,本篇文章的作者在认识自身上显然十分的优秀!因此做出很多正确的判断,也就免于去花费很多无用的经历以及金钱。

最后一战结束,终于到了和托福说再见的时候。去年的10月28号,我第一次参加托福考试,也是去的宁波大学考场,现在我正坐在宁波回上海的火车上,颇有一种善始善终的感觉。从第一次的94分,到现在的108分,这14分我走了一年。我不是很努力的人,每次考试就准备一周到十天,考了这么多次托福也算是理所当然了吧。我现在想把所有心得都在这两个小时的车程里写下来,分享给所有像我这样既没良好功底又没毅力的人,希望你们比我少走弯路。
首先,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想要取得高分,你必须花一半的时间提高能力,花一半的时间在调整心态和考场状态上。我今年第一次考托福是8月17日,当时走出考场,我感觉自己能考105以上,大概是107或者108。但是出分后是95,这无疑给了我巨大的打击。在之后的几次考试中,我分别考了97,101和108,说实话,我觉得从8月起到11月我的英语能力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也就是说,在8月的时候我就有了考108的能力,只是我无法在考场上发挥出来。从小分上也可以看出这一点,我很早阅读就考过29,听力25,口语23,写作28。但是他们都出现在不同的考试中,最后这次108只是把所有项目都调整到了峰值。

http://www.ibtsat.com/wp-content/uploads/2013/12/3cd0c3dac17eea9597497e6cb51076be5b2c93bfe9af-4QlKAY_fw580.jpg
为什么我折腾了这么多次才做到呢?因为我是一个极易受外界干扰的人。8月17的考试,我进场太早,开始做阅读了3分钟全场才开始describe the city you live in,这导致我及其烦躁地等着别人等了5分钟,之后也很难集中精神看文章了。9月14日,第一篇听力没记完铅笔就写不出来了,匆忙间换了一支就已经很烦躁了,后来发现每一支铅笔都支撑不过1篇听力,直接放弃治疗了。结果可想而知,听力和口语都砸了。11月2号的考试谢天谢地,上财MBA学院一切完好,电脑也新,进门就给了我一剂强心针。但真的是这样吗?不然,我那个时期比较悲观,一心只想上100,有个101在手我已经无欲无求,就这样了ETS你爱咋办咋办吧,就是这样无所谓的心态让我那天心无旁骛。
现在时不时有一些人来想我请教,比如要不要报个某某班,我去年上过,也看过不少他们的录像资料,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有那个钱就报班,不如用那个钱去买两次考场经验,毕竟这个东西因人而异,对大部分人来说,这都是道只有自己才能克服的坎。

心得篇分隔线

技术篇分隔线
技术篇我都是先讲一些“感觉”,我觉得这些感觉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怎么操作,反正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能调整到这样的感觉,那就离胜利不远了。

阅读
我刚开始学托福的时候做TPO只有14,15分,第一次考试是23分,奇妙的是,第二次考试前我看了五六天的杨鹏长难句,竟然立马变成了29 (两次中间我没做其他的东西)。当然,后面也有个反复期,26-28都有过。最后一次考了30,我还确定我错了一个词汇题。感觉长难句很有用,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文意。当我习惯看句子主干的时候(无论其他修饰成分有多长),我发现那些不认识的词(大多是术语,当然有时候也有挺重要的形容词和副词)几乎不会对我的理解造成干扰,对整段的意思也更容易把握。
长难句是做好阅读的第一步。之后就是寻找一种针对托福考题的题感(当我刚考完GRE,V156的时候来做托福阅读TPO,又只有22分左右)。这种感觉就是,每做完一道题,我知道自己是对的,越做到后面感觉越好。如果哪一次做着做着就说不上考得好不好的话,那完了,一定28以下了。
做题的方法跟其他大多数人一样,先看题目,然后到指定的段落里去看文章,看到出题点的那句话就停下,把题做完。然后看下一题,这时绝对不要回头看了,答案一定在下文中。除了总结全段(一般是except那种题),其他的都遵循这个规律。很多人比较纠结最后一题,这也是得高分的关键哈,我一般只要时间充裕精力集中就不会错。我也不会回头再去review一下文章,因为那些重要的点在做前面的题目的时候已经理解了。并且我觉得大部分情况下排除法也很好用,错误选项一是细节描述,二是张冠李戴或者无中生有(只要看懂问文章我觉得这些都很明显)。倒是词汇题容易有陷阱,我后来学乖了,都是直接找选项,绝对不带回原文,不然一定会跪,怎么说呢,用中文去思考英文很容易有问题。

听力
我不大看美剧,也不听VOA,SSS之类的,所以听力真心谈不上好。有状态时24,没状态时21,22。最后26也是反复听TPO磨出来的吧。我现在的水平是信息全能听下记下,但是对点的把握不够清楚,所以遇到教授言外之意,教授imply之类的很容易错。当然我的答题技巧也还不够,很多题目其实用排除法也是可以做的。这里推荐一下张艳听力法,她有收费的网上课程,但是我觉得那些免费的音频已经很好了,还有一些笔记示范的视频。我觉得对25分以下的人,这个方法提分还是挺快的,我都后悔自己没有多练一段时间,不然也不会卡在26了。
简单说说过程吧,lecture为例(对话也一样),其实会讲几个大点,几乎是每个大点考一题,当我知道这个大点讲完了要开始下一个点的时候,我会快速想一下说了那么多重点是什么,然后开始听下一个。对于细节题,其实都会有强调提示词,比如what I want to say is that, what’s important is that…,要练习的就是听到这些提示词的时候就要加强警觉。关于重放题,我发现我老错所以最后考前专门拿出来练了,感觉跟中文对话思维不一样,得一口气多做几题纠正下逻辑,还有一种情况是听材料听到那里的时候就知道有考题,当场揣摩一下用意,这个一般就很准了。
还有一点就是感觉加试会影响分数的,8月17号我觉得自己都听明白了还是24,也许是因为我那天没好好做加试。就算是看过加试的中文描述和答案还是要好好听,经典加试同样的材料有好几套题目组合,不一定是你考前看到的那个版本。

口语
万年23就不说什么了,我一开始以为是idea的问题,后来发现是自己语音语调和发音的问题,短时间内真的很难改正,祈祷下最后一次能得一个good。如果你只想得23分,那么模板不模板无所谓,不要花时间看这个模板那个模板谁好了,实践告诉我,这些都无所谓,关键是减少语法错误,3-6题把点讲全就可以了。还有听力至关重要,3-6题必须在听懂的同时脑子里还有一点空间组织笔记和语句。我考过一次诡异的19分(虽然我觉得没问题,但是复议了也无效),应该就是把点听错了。如果点全了,语法错误不多,那么Just keep talking,几乎就是22-23了。

写作
小作文
第一点,阅读和听力都要做好。做好了这一点,尊重原材料就可以了,不要像GRE一样发表任何个人观点。我的经验是阅读改写原文,略写,听力尽量重复原文,详写。另外一定要尽可能地减少语法错误,三单啊什么的。至于模板,想用的话TPO配套答案那些都可以的,其实美国人喜欢简洁,小作文只要写清楚写对,然后强调两个材料是冲突的,就完全没有什么扣分的理由了。

大作文
大作文的提高得益于GRE。一方面在训练GRE时读了大量长难句,虽然没有刻意摘抄或者学习,但是不知不觉间自己写长句子的功底就增加了。另一方面,GRE作文对字数的要求更高,这使得我练习GRE的时候都是逼着自己一边意识流一边狂打字的。打字速度上去了以后,我发现我可以先拿出5分钟时间好好列提纲和构思,然后一口气打完,这建立在我不需要花太多精力来想我要怎么表达那个句子,脑子里想着论点,写到那里就知道怎么写句子了。
拜某某方老师所教,我一开始准备大作文的时候是分类的,什么教育话题啊,政府啊,媒体啊,然后每个话题背些段子(比如we all know the main goal of government is to serve its people….),考到类似的话题就死命地扯。结果就是,如果出的题没准备过,那么惊慌失措,准备过的话题也是fair,总分24雷打不动。准备了GRE后,看了些GRE的作文指导书(因为懒不不想写,就把人家列的提纲多看了些),不知不觉间发现自己也会开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后来误打误撞在淘宝上找到一个好老师,帮我批改了大概六七篇作文,每篇都是修改,重写,直到老师满意为止,认识到自己主要是思路的问题而非语句。我从来不会刻意去替换什么高级词汇,经常就写important, very good,只要我觉得这样能说清楚意思,行文流畅就可以了。我也没有模板,像我说的,每个话题都有自己特别的地方,需要就事论事,生搬硬套那些撑字数的东西会很生硬。自从掌握了自己的一套思路,我再也不用背段子,最多考前看下机经列列提纲。
至于字数和得分的问题,我觉得有一定的关系吧,我得29分这次是唯一一次上600的,但是我没有废话,也没有刻意拉长句子,就是那天想到的点比较多,所以多说了。也听说很多人400出头28,29的,这些同学应该是思路和语句、用词都精挑细选过。总之,我觉得考官还是在认真看内容和文章结构的,绝对不是某些老师说的看你开头结尾华不华丽的。我自己思路不畅的时候,就算写了560词,也是27分。

综合建议
我的建议是在练习中积累词汇和语句,也就是说,不要先花3个月只背单词,然后再开始做题,这样的话你遇到生词照样反应不过来。这样一开始也许很痛苦,但是从记忆效率来讲在情境中记下来是最高效的。与GRE不同,托福考试一定要多留心学术词汇(其实也不多,就那么几个大的话题),不仅看到要能认出来,听到也要反应出来,最好自己还能准确发音。因为TPO做多了你就会发现,阅读、听力lecture和口语lecture都是相似的内容,只是篇幅有差别,所以有时候口语里也会让你复述相应的知识点,这时候一个拗口的专业词汇可能让你整篇答案都不流利,甚至因为不懂一个专业词汇的意思而整篇文章没弄明白。同理,听力里的对话会涉及一些建议,这些东西在口语的3、5题里是有用的。接下来你会发现,口语1,2题其实是独立写作的压缩版,思路都是一样的。到这个时候你就明白了,整个考试其实是四个紧密联系的部分,只要通了,就可以做到化不同为同,以不变应万变。

无老师感谢原作者 @水浅月黄昏 微博地址:http://weibo.com/u/2353404052
2013.11.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