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校“三大原则”也有“不太灵光”之时

标签:
杂谈 |
簌簌秋风今有是,又快到申请大学的时节了。经过几年的高中学习和积累,学生和家长们对申请大学应该有一大致的方向了,但临到选哪些学校,或多或少有些思考再三,至于该申请怎么样的和多少大学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坊间有一比较流行的说法就是Match,Reach
and Safety
Schools。像我这样已成为大学生家长的曾经不知不觉地用过它,而且看到本坛不少还有N年的未来大学生家长也说得那个溜,真是不会打拳多看也会几招。
简单地说来Match School 就是和你视平线处于同一高度,比较般配的。其次, Reach
就是你要抬起手才能碰到,可能是指尖勉强沾到或者是手掌碰个结结实实,视个人情况不同而已。最后Safety就是低于你,站在或坐在上面稳稳当当的。除此以外,还有带感情色彩地把最想去的叫Dream
School。
我今天不是要在这里挑战上述说法,而是要借用我孩被大学录取过程出现的一些的现象来说明在某种条件下结果可能有些“不符常理”。
首先要说我孩去年没有申请SCEA当然更不会EA和ED了(不信的话,可以赌一下,任何赔率都接受)。事后觉得有些失策,特别是看到大藤录取率之高,有点会“踏空”的感觉。聊以自慰的是横向比较还比较乐观,通常有十几个人入大藤 MS的学校,还只有三个抓到了大藤,应该说我孩的综合条件要好于那三同学。顺便提一下,在Early decision通知发出以后,Williams等仍发来email表示还可以接受,不知他们是怎么知道的。
带着“要决战于三,四月间”的信念,很快地转入了Regular的申请。不利之处是因为没有一校在手,被迫拉长战线。我建议要有梯度,孩子的妈采用“唱名”的办法由我孩定下了: Princeton, Harvard, Yale, Stanford, Columbia, Duke, UChicago, UPenn, Northwestern,本州大,文理学院 Williams 和Swarthmore。追问MIT,Caltech怎样,因不知今后学什么好,遭孩子否决了,本来孩子还要砍掉几个,稳妥起见,总算保留下来了。
http://www.ibtsat.com/wp-content/uploads/2013/09/667.jpg
不知不觉间春天很快来临,三月上旬,Williams和 Swarthmore早早地来信通知录取了,当时离Decision
Day还有两个多星期。初春里的一把火使人感到暖洋洋的,Williams还要我们尽快和Department of Physics
联系,这使我以后总觉得欠了Williams什么,今年夏天从I-87前往加拿大Montreal,在经过Albany地段时,不停向东瞭望,以表达我的歉意。
在 π
day晚上,看到我孩的三同学在Facebook上展示着成果,我们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也为他们高兴。去年是“一只手”,今年有所下降,学校应警觉,保住“牌子”是大事,客观上别的学校也在迅速地赶上,此消彼长耶。
乍暖还寒,3月23日收到UChicago的Waiting List,有点意外。一直认为UChi是十拿九稳的,自从我孩10年级PSAT预考得225以后,许多大学寄来不少资料,其中UChi是最勤快的之一,不报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加上每年要在我孩学校录取5-8名,所以对被waiting觉得有点看不懂,你可能会说我们自我估计太高了吧。我原本对UChi的印象不错,去开过几次会,一好友在那里经济系毕业后在康州某大学任教、好友听到这事也觉得不解。
过了可能是一天吧,我孩说:“被Northwestern拒了”。NW录取了一个SAT
2300,waiting了一个2350的,竟然拒了我孩。孩子他妈也有点跳脚的感觉,我孩也有一点沮丧。我只能安慰地说两所文理学院也很好啊,本科教学质量比大藤还好,最多就是国人不知道而已,不像哈佛,耶鲁的那样连走卒贩夫都能叫得出名。这事当时对我们来说正像平稳地飞行在阿留申群岛万米高空,忽然遇到湍流,瞬间高度掉了2千英尺,人被抛离座位,性命交管。如果这里还有人记得东航二十年发生的这事,尽管后来查明原因不是湍流。
3月27日,Duke开出榜,我孩也能成为“公爵”了,也算扳回一局。两年前,我们送亲戚去弗罗里达上学时,曾经在亚特兰大停留,去看过Duke和
Emory。几年前谈起小孩有可能进Duke时,邻居表现出羡慕的表情,可见Duke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还是很高的。
对于Emory的最初印象可能是93年USNEWS把它评为第5什么,反正很高,从此记住了这个大学。
到了3月28日那一天,也不准备干别的什么事了,上午加入了广大的水军队伍,写了个调侃帖:http://bbs.wenxuecity.com/znjy/1970088.html,自娛娛人吧。下午睡个觉,该来总会来的,不应“庸人自扰”是吗?妻子已“窃”得孩子的email密码,想要先睹为快,不料是要登录相关大学的网页的。孩子6点半回家了,平时那些activities起码也要搞到八点多。妻子不时地打电话回家问询,我告诉她不要给小孩压力。我坐在电脑旁看着坛友们不断前来报喜,一身不吭,要以实际行动兑现对我孩的诺言:“只要尽力了就可以了”。时间好像过得有点慢,大约一个时辰后,孩子出来告诉我:“Princeton,Harvard,Yale有了,Columbia,UPenn
waiting list”。这样尽管遭遇了湍流,总算平稳地降落在希米亚空军基地了。
第二天下午,姗姗来迟的Stanford也请Ta去睡草地,说来有些奇怪Stanford自从报名后一直“泥牛入海无消息”,没有interview也没有email联系。
好了,大家一定也没有多大兴趣来看我那些“陈糠烂谷子”。那就来来看看这样的录取结果究竟意味着什么?
我孩能被Princeton,Harvard,Yale和Stanford录取,说明reach上列大学可能不仅是“点接触”,自我的估计的误差还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从平时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也可以旁证这一点。要我孩报IVY的是物理老师首先提议的,作为一个任教高难度课程的老师,他对每一届学生的相对位置是很清楚的,尽管学校不搞排名。这样叫他写推荐信也是顺理成章,大学在学业方面上也比较认可这种推荐信,比“无关痛痒”的课程有说服力。
大家可能会问既然以上的大学不是“点接触“,为什么Columbia, UChi和UPenn会把我孩放在waiting
list里,这不是有点怪吗?作为当事人,我们当时也同样不解,虽然被NW拒以后似乎摸到了AO一丝脉络,但也不敢肯定。等到3月28日晚上,藤校全部开榜后,进一步提醒我了,他们在怀疑:“给了Offer,
你也不一定去”。 Uchi, Columbia和UPenn的眼光惊人的一致,
他们对每个学校的情况很熟,特别是好学校。根据你的学习,课外活动,就知道你在同届中的地位,结合历届实际发出多少录取书和注册的数据,他们断定你去的可能性不大。他们宁愿等大藤
S这一波过去后,
如果你还愿意入学,他们才考虑。有一同学应该也能reach大藤的,28日以后一直在Facebook上展示着Dartmouth,最后改成了Upenn,显然写了是“效忠信”,得以从waiting
list中脱颖而出。我有时在想他们的Local
AO可能与学校私下有通气的,都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去年秋天一开学Counselor曾来问过是否愿去Columbia参观,后来不知怎么没有音信了。
至于Northwestern干脆拒了你,
因为你来的机率很小,前年9个去了2个,去年6个去了1,今年可能更要收窄。现在各个名校非常在乎Matriculation
rate,而提高rate的最好办法就是只发给愿意来注册的。很准,设想一下拿到三大藤
S的人还有多少可能会去。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被所拒一点也不冤,也不是什么湍流,确实有原因的。只是我们起初一厢情愿的认为依我条件报你绰绰有余,也就相当的safety了,不从大学方面考虑一下,你不去的话,对人家的入学率有影响。就算大藤,AO也在录取通知书中用笔写到“是我把你放进名单里的…“等等,也要打打感情牌,录取了你,就当然希望你去。
不知往年是否有这种高位录取,中位等待,低位拒绝的情况,还是只不过是个例而已?我想应该会有的,可能只是简单地来报一下喜,博得一片喝彩,就此而已。同时今年上半年也看到一些网友有“今年名校很谨慎”的观点,确实有一定代表性,事实上今年waiting
list的机会是大一点了。
虽然有不少大学不信排名这个“邪“,大众还是对此不疲,USNEWS的资产中最有价值可能就是College
Ranking了。很多大学也非常地爱惜自己的羽毛,除了大藤们还敢对赌外,即使这样也是要用SCEA鉴别出一些人的,这样就会有一半左右填满了。像Columbia,Duke,UChi,UPenn这些非常好的大学也都希望用ED来保护自己,进入常规后,profile太好可能不见得是好事。当然这种事相当特定,因人而异,因校而异。
我们申请了不少大学,最后只能去一个,虽然大学早已留了余地,还是觉得有点不怎么仗义,也可能影响了同校的同学,我只能在这里说一声对不起!对waiting或拒了我孩的大学,我对此很理解。事实上,前不久我还在这里转载了赞扬UPenn的文章。越是与自己无关的大学,越是可以多美言几句。
最后提请大家要尽量在Early
阶段搞定一个为好,我们当时不报也是有原因的,事后觉得不妥。反过来说,如果报了,很可能也就没有这种”比较独特”的体会了。不知2014的趋势会如何,这有待于下一届的家长们体会了。如果能从我孩的例子中,品悟出什么或有什么可供参考的,我会觉得有所欣慰。不拿一个实例来说一下,总是有点空对空的,原意不是来这里BSO什么的。本来想在上半年说一下此事,因本坛火力很猛,单兵作战的被压制地抬不起头来。也好,现在正是需要考虑这类问题的时候了。打完这一枪后,也该去“静默”了,虽然还有一些比较独特的经历和体会,但时效性不强,留待以后再说吧。
祝申请大学顺利!
转载自海外网站
如果有任何问题,可以直接在“无老师留学百科”微博(http://weibo.com/u/2510572152)里面给我留言哦~最后,希望大家申请顺利。
无老师人人网公共主页:http://page.renren.com/601000309?id=601000309
2012 西安大略大学 统计/精算/金融数学 笔试经验分享:http://www.ibtsat.com/archives/4320
【手把手帮你打造DIY申请达人】2013系列——北美留学申请总则:http://www.ibtsat.com/archives/5204
【手把手帮你打造DIY申请达人】2013系列——学习许可领取步骤:http://www.ibtsat.com/archives/5199
【手把手帮你打造DIY申请达人】2013系列——如何合理的划分GPA:http://www.ibtsat.com/archives/4650
【手把手帮你打造DIY申请达人】2013系列——择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http://www.ibtsat.com/archives/4880
【手把手帮你打造DIY申请达人】2013系列——如何搞定第一手正确资讯:http://www.ibtsat.com/archives/4555
【手把手帮你打造DIY申请达人】2013系列——如何计划你的留学时间:http://www.ibtsat.com/archives/4595
【手把手帮你打造DIY申请达人】2013系列——介绍Common Application的利与弊:http://www.ibtsat.com/archives/4867
北美学校定位与GRE成绩:http://www.ibtsat.com/archives/4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