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裔二代,应正名为ACB
(2012-03-21 02:37:31)
标签:
杂谈 |
去年蔡美儿「虎妈的战歌」一书出版后,「世界周刊」的「中国妈美国妈」征文,热议华人的教育方式及华人子弟的前途,贡献了许多意见,展示了华人育儿经的多样性,但整体而言,虎妈、羊妈,殊途同归,都养育了优秀的华裔二代。
但是,从没有人预料到,华人子弟竟在一个通常不被注意的领域,发出了异彩,而且光芒万丈。
原来,除了虎妈和羊妈之外,还有「黑马」!
林书豪现象给华人家长的启示,可多方面来阐释。
我的一点浅见是:一是应该为华人二代子弟「正名」;二是他们自有其广阔天地,父母应跳出老思维的窠臼。
华裔二代的秉性和特质,我们身为移民的这一代,恐怕常常是低估了他们。 仅近期的世界周刊,就有两篇有关华裔孩子的文章,从作者(父母)各自的角度,印证了我的想法。
一篇是「老龟回家啰!」(1452期):文中父母想到的是捡来的一只老龟可以全家进补,但孩子的脑筋在生物环保上,期期以为不可,结果一家人被说服,驱车载老龟回到老家放生。
另一篇是「难解之题」(1456期):做父母的为了孩子上学便利、留在好的学区,想尽办法,买了法拍屋。 孩子看了新家,十分欢喜,但随后发现父母买的是法拍屋,认为父母等于认同银行「抢穷人」的行为,因而拒绝搬入新家。 作者失望之余,却欣慰儿子「心怀善意,比学业重要」,虽然生活的难解之题,还得孩子自己去寻求解答,但总比由父母强硬地指出一个方向、铺出一条平坦的路好!
读文章,再看看我身边的儿子,觉得文章写得特别真实。 我的儿子是一个普通的高中生,自小因为启蒙较早,读书成绩还不错,进入了纽约亨特高中。
平心而论,对于这个成绩,我这个做老爸的大概比儿子看得还重。 检讨之下,我名牌学校的老观念尚存,而儿子的心思却不一样。 他没有因为在全美排名第一的公立高中上学,而有定要去长春藤大学的老套,反而认为,美国一流大学多的是,不必挤到几所名校去。 他的想法很实际:目标是获得一个良好的大学教育,而大学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多寡,是取舍主要因素,因为他既不希望自己背债,也不想看到父母为他为艰辛劳苦;未来只要自食其力,能建立并负担家庭,快乐地生活,就是成功的人生。 我为此不得不放低我原先期望的「远大目标」了。
于是乎,儿子除了完成功课之外,继续百科全书式的网上浏览,对各种话题和学科都有兴趣,获得「三脚猫」的知识。 课余,爱上了我从前认为只有其他族裔才喜爱的「街舞」的一种「地板舞」(B-boying),靠Youtube自学,循序渐进,花许多时间苦练基本功。
说这些,似乎和林旋风的异彩有点距离了,但我想说的是,第二代美国华裔的个性和思考,实在和我们第一代移民完全不同。 他们自有其天地,也广阔得很。 而我们无论是实行放养或者圈养,思路却还是一种:凭借中华教育传统深厚,我们老马识途。 其实,下一代进入学校的时候,我们这一批老留学生一方面经济上容许孩子接受较好的教育,另一方面也进入中年,忆旧和唠叨多过拼搏和好强争胜! 这时,传统中国文化的印记就显见了,而和孩子对各种事情看法的歧见,坚持做识途的「老马」,既容易导致彼此的冲突,也可能阻碍了「黑马」的出现。
因为他们没有我们经历过的艰难和折磨,学校教育以正面、开明、开放主导,强调独立思考。 尤其是在纽约市,各族裔得和谐平等相处,华裔子弟感受歧视者并不多。 儿子理直气壮地认为自己是和任何其他族裔一样的美国人,从不感到有什么低人一等的阴影笼罩,虽然他也完全认同自己父母一辈的中国文化,不乏骄傲地自认是华裔美国人。 因为如此,他们的思维独特,亦潜在地具备突破刻板形象、闯入新的领域,并随时体现爆发力、突破「玻璃天花板」的智慧与力量。
在此关键时刻,我们首先应该和孩子的想法一致,把他们的身份定位是ACB(American with Chinese Blood)「华裔血统的美国人」,而不是过去惯用误导的说法ABC(American Born Chinese)「美国出生的中国人」。 ABC这个说法已经约定俗成了,其中有历史的痕迹。 可是在这一代华人渐渐站住了脚,获得一定发展,而下一代逐渐有了自己的身份定位观念之后,我觉得,是正本清源的时候了。
有记者问林书豪,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还是台湾人,弄到林书豪一头雾水,不知怎么回答才好。 倒是美国议员在访问台湾时,毫不客气地对马英九总统说,嗨,林是地道的美国人啊! ABC还是ACB, A是指美国人,而C是中国人。 中国的语法不是讲究主语和形容词吗? 一个字顺序的改换,牵涉的是定位的正名,兹事体大,岂可轻轻放过?
假如说,以前讨论虎妈现象的时候,我们还把重点放在「虎妈」的上面,忽视了真正的主体,乃是虎妈所教育的对象「虎子」的话,那么,林书豪的崛起,无疑创造了扩大我们继续讨论这一话题的范围,也是把焦距对准的时候了。
平心而论,我们这一辈人,至多做到归化的美国人,并且努力认同美国,但文化上中国人的身份,可能难以、也不必回避了。 可要我们的第二代也如此,却是不切实际的,也会损害他们的自我认同和价值观,并妨害他们在多元化美国社会的发展。 林书豪旋风式的成功所引发的话题和讨论,可以预见,将如江河滔滔。 我但取其一瓢,愿诸君共饮之。
若有留学方面疑问,欢迎移步“无老师留学百科”微博:http://weibo.com/u/2510572152
无老师人人网公共主页:http://page.renren.com/601000309?id=601000309
相关阅读:
2012 西安大略大学 统计/精算/金融数学 笔试经验分享:http://www.ibtsat.com/archives/4320
教育部赴美调查“文凭工厂”与中国19所大学合作:http://www.ibtsat.com/archives/4390
2012留学美国理工类名校申请技巧前瞻:http://www.ibtsat.com/archives/4106
最新GRE电话送分步骤详谈:http://www.ibtsat.com/archives/4122
初到美国那些禁忌:http://www.ibtsat.com/archives/4125
美国2011届毕业生薪情调查:http://www.ibtsat.com/archives/4143
盘点留学面试可能遇到的问题:http://www.ibtsat.com/archives/4174
加拿大研究生申请条件:http://www.ibtsat.com/archives/4195
拼爹拼妈拼时代 入读美国名校拼什么:http://www.ibtsat.com/archives/4241
免提交托福成绩的美国大学名单全搜集:http://www.ibtsat.com/archives/4459
两个小时轻松搞定美国使馆签证全过程:http://www.ibtsat.com/archives/4491
中国小留学生赴美人数5年增长了100倍:http://www.ibtsat.com/archives/4524
北美学校定位与GRE成绩:http://www.ibtsat.com/archives/4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