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立桥头,人影不随流水去;孤眠枕上,梦魂常在故乡游。”
随着年龄的增长,远离故乡的时间越长,故乡的山和水、人与事总是不断在脑海里浮现,思念故乡的情愫也变得越来越浓烈。
每当回想起儿时那些快乐的时光,有时竟让人莫名的激动,有些情不自禁。而在我的记忆深处,印象最深的自然是中秋月圆之夜的守月华了。
每年的八月十五,当月亮从东山冉冉升起,小镇上的大人们首先将从自己地里摘下的新葵花籽、落花生用柴火炒得香喷喷的,一大盘一大盘地端到院坝里的桌椅上,然后一边拉着家常,一边慢慢磕着、吃着。当那白晃晃的圆盘升得越来越高,变得越来越亮的时候,大人们又摆上几个地瓜,一盘红糖饼子,再斟上几杯清茶,燃起一炷清香,双手合十,对着天上的月亮轻轻地祷告几句,然后静静地等候着奇迹——月华的出现。
月华到底是啥样?问大人们,谁都是含糊其辞,谁也说不清楚、具体。有人说是见过,可那是几辈子前的事了。到底是否真的有人真真切切见到过,又有谁知道呢?儿时的我,好奇心极强,对如此充满神秘感的月华,怎么能不想亲眼见上一见?
据老人们说,月华一般都要夜深人静的时候才会出现。其时,你会看到天门慢慢打开,然后有一队人马从月宫里出来,敲着锣打着鼓,打着旗笼幡盖,浩浩荡荡,从皎洁的夜空里走过,然后慢慢消逝在天的尽头。但这个场景不是任谁都能见到的,首先必须要心诚,然后看你有没有缘。而只要能见到这个场景的人,运程肯定会很好,将来不做官都会发财的。当官发财,老百姓谁不想?因此,只要不下雨,有月光,年复一年,人们都会坚持不懈地守着。
儿时的我,曾不止一次倚在老祖母的怀里,像大人们一样,磕着瓜子,虔诚地守候着,可总是守着守着眼睛皮一打架就睡着了。
有一年,我趴在桌上迷迷糊糊睡着了。突然,我叫出了声:“快看,快看,月华出来了!好多好多人哦!”
“在哪里?在哪里?”大人们没看到,追问着。再回头看我,梦口水都流出来了。于是,大人们只好送我去屋里睡了。
除了在梦里,真正的月华我是一次也没见着。是我那颗童真的心还不诚?或者是我与月华无缘,要不然就是我太贪睡了?唉,都怪我的两个眼皮不争气,干嘛总是等不到奇迹出现就合上了呢!
然而,就是梦里见到月华的事,竟然也还是传开去了:这小子闭着眼睛都能见到月华,将来肯定有出息!
小孩子做个梦,也能预知他的未来?想起这件事,至今都还觉得好笑。
一晃五十多年过去了,从文革结束外出求学到后来参加工作,已有许多年没在故乡过过中秋了。
我不知故乡的乡亲们如今是咋过节的,还守不守月华?
(图片源自网络,谢谢原作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