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表现性评价--质性评价的典范之一
(2010-01-24 20:31:30)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评价选拔 |
20世纪60年代以来,作为质性评价的典范之一,表现性评价受到世界各国教育评价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在我国新一轮的课程评价改革中,表现性评价也以其发展性特征而备受关注。在本单元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表现性评价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主题1:什么是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的概念及其发展
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并不是在教育领域最先提出并得到运用的,它最早是运用在心理学领域和企业管理领域。如在非语言的心理测试中,要求被试者通过动手操作具体的实物而对被试者的某种技能进行评价;在工厂里,主管人员通过观察受雇者在完成一项特殊工作任务时的表现来对工人的工作作出评价。直到20世纪40年代教育测量学家才开始对表现性评价产生兴趣并加以研究,并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获得迅速发展,成为今天国外在学校课程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独立的学生评价方式。
在学校教育背景下,所谓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它是建立在对传统的学业成就测验(academic
achievement
testing)的批判的基础之上的。学业成就测验是把学生的学业成就从整个教育中、从学生完整的学校生活中、从课程中游离出来,单独进行评价,所以,这种测验比较长于测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识记、理解和简单运用的情况,关注于低水平的、孤立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在真实的世界中运用书本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包括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内的高度综合的心智技能却难以测查,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学业素质的测评更是无能为力。而表现性评价正好能克服传统学业成就测验的上述弊端,它重新回归于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在课程教学中的完整而真实的生活,强调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来评价学生的发展,不仅要评价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学生表现的观察分析,评价学生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科学的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正因为表现性评价具有上述超越于传统学业成就测验的优势,它才在当代教育评价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也正因为表现性评价体现了重视过程性评价、重视质性评价、重视非学业成就评价等最新评价理念,它才成为了当前国内外学生学习成效评价不可缺少的又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备受人们的青睐。
其实,表现性评价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并不陌生,它早就已经广泛应用在职业教育、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的评价中,只是在其他传统学科课程评价中较少使用。在我国新的课程改革中,倡导在各科课程评价中广泛使用表现性评价,因此,广大教师需要及时掌握表现性评价的理论和操作技术,并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二)表现性评价的主要特点
下面有三个表格,可以比较充分地向我们展示表现性评价的主要特点。其中表l用实例表明了表现性评价涉及的不同于传统学业成就测验的五个领域;表2从目标、学生的反应、优点、对学习的影响等四个方面分析了表现性评价不同于客观性测验、论文测验的特点;表3则从任务的真实性、复杂性等四个方面对纸笔测验和表现性评价进行了比较,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表现性评价的特点。
表1--表现性评价的五个普通领域及范例
交流
操作
运动
概念的获取
情感
论文写作
握笔
射击
构建开和闭合的电路
与别人分享用具
演讲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安装
接球
为任务选择适当的工具、解决的办法
在合作小组里一起工作
外国语的应用
使用显微镜
单脚跳
辩认不知名的化学物质
服从学校规章制度
听从口头指示
解剖青蛙
游泳
对实验数据资料进行归纳
保持自制
表2--各种评价方式的比较
价评方式
表现性评价
客观性测验
论文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