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陆47亿打造中心城区
(2011-03-02 13:16:18)
标签:
杂谈 |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记者 左聪)
19日,下陆召开固定资产投资会议,今年该区拟投资47.1亿元建设中心城区。
2010年,下陆区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等政策的有利契机,加大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支持力度,积极对上争取,推进落实重点项目建设,使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新跨越,投资总量再创新高。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38.66亿元,同比增长41.5。
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得益于项目建设的实施。全年完成工业投资22.5亿元。向上争取资金取得新突破,共争取哈特贝尔节能改造等中央、省、市投资项目9个,资金达4034万元。
今年,下陆区将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突破47亿元。城市建设依然是投资的重点,今年该区将筹资实施长乐大道、发展大道二期刷黑工程,推进大广高速下陆段及其连接线、谈山隧道及立交桥、城际铁路等工程建设。实施省拖、煤机等棚户区改造工程;园区建设是该区今年投资的亮点,该区将大手笔建设长乐工业园区,积极承接国际和沿海产业转移,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景区建设做好东方世界核心景区建设,东方大道沿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在栗山路、发展大道沿线重点发展生态观光、民俗风情、休闲度假等新型休闲旅游产业,开发一批体现东方山特色的旅游工艺品、纪念品;项目建设上,加快在建项目进度,加强在谈项目跟踪,掀起项目建设新高潮。此外,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环境改善等都是投资的重点。
下陆区委书记张建文说:“今年是下陆‘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将全面推进总投资129亿元,县级领导挂点的51个重点项目,为下陆跨越发展助力。”
打造“中心城区” 黄石下陆将投140亿“脱胎换骨”
在许多黄石人眼中,作为行政版图中城区之一的下陆区属于郊区地带。但是随着黄石“大城市”战略的提出,下陆区作为“大城市”规划的中心,下陆区政府顺应形势提出“打造中心城区”的计划,实现“大城市”规划的中部崛起。 下陆区的“中心城区”规划有着什么样的背景?59个项目,为下陆的中心城区建设构建了一个什么样的蓝图?这个被很多人视为郊区的地方,未来的发展中,它将以怎样的面貌呈现给黄石人? 140亿 59个重点项目 描绘下陆新形象 初到下陆,让人感觉到了“城中村”一样,到处是破旧的棚户区,来来往往的大卡车扬起一阵阵尘雾……这是记者对下陆的第一印象。 下陆区区长刘修海说,在未来的建设中,下陆区将从基础建设着手,包括城市路网、管网、绿化、棚户区改造等,改善下陆的城市环境,争取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能给人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实现生态环境和城市面貌根本转变。 根据刚刚下发的《下陆区2011年度实施“打造中心城区战略”项目建设工作方案》,2011年下陆区将有59个重点项目投入建设。其中,工业项目14个,投入12.1亿元;商贸服务项目14个,投资32.2亿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1个,计划投入81.3亿元;社会事业项目10个,投资6.2亿元,总投资达预计达140多亿元。 交通 建成“四纵四横”路网 “十一五”期间,下陆区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新建扩建城区主次干道39.5千米,相继完成了106国道、发展大道、东方大道、紫新路等的建设,初步形成了“三纵三横”的城区交通网。 “十二五”期间,下陆区将继续新建或拓展长乐大道、铜源大道、铜都大道、石明甲路、神牛路、铜花北路、冶新路、王卫路、江余路等12条道路建设;续建城际铁路、大广高速下陆段及其连接线、谈山隧道立交桥、东方大道二期工程;完成铜花南北路、北村一路、杭州路西延、发展大道二期4条道路的路面刷黑工程,完善道路交通网。 下陆区建设管理局局长张楠介绍,届时,下陆区将形成发展大道、106国道、谈山隧道立交桥、铜花南北路与东方大道、下陆大道、长乐大道、大广高速连接线“四纵四横”的交通网,并实现与大广高速等过境公路及武黄城际铁路的对接。根据该方案,长期为人所诟病的老下陆十字路口堵车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此外,下陆区还拟在谈山隧道立交桥下建停车场,开通公交车。 改造 重点在棚户区和城中村 下陆作为一个老工业区,破旧的棚户区比比皆是,用下陆区区委书记张建文的话:给人的第一印象就不好。 为了改变这一面貌,“十二五”期间下陆区将花大力气改造棚户区,并进行旧城改造和城中村的改造。 在《下陆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记者看到共有13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包括省拖、煤机、有色金花四期、有色金花五期、有色机修厂、有色铜材厂、冶钢下陆区、黄建三公司老下陆基地等。 此外,根据《下陆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下陆区还将对华钢片、新下陆楚天家电城片、老下陆粮油片、新下陆北村片、新下陆法院干警楼片、老下陆瑞祥隆片6个片区进行旧城改造。 城中村的改造主要包括上下卫片、陆家铺片、老下陆柯家湾片、新下陆新农村片、石明甲片、鲁家湾片。 区长刘修海表示,到2015年,下陆区将全面完成“中心城区”路网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基本完成旧城改造,逐步实施城中村改造计划。 绿化 面积将达40%以上 修了路,改造了房屋,钢筋水泥的城池还需要绿化来提档升级。在绿化建设上,下陆区也开出了一份详细的清单。 在道路绿化建设上,下陆区将分别对大广高速连接线、东方大道、106国道、长乐大道景观带、铜源大道、铜都大道、石明甲路、神牛路等14条道路进行绿化,绿化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 公园绿化上,将完成骆驼山公园建设,启动蜂烈山公园、园门水库休闲度假公园、江洋水库休闲度假公园建设。 在居民区内,将对地质队金星社区、胜利社区等15个社区进行绿化升级,创建绿色社区和绿色庭院。 在“十二五”期间,下陆区还将完成谈山隧道立交桥绿化、新兴管业广场绿化、康宁社区门前立体绿化、铜都文化广场绿化等10个小游园、小广场、小林区建设,形成“百步见景,满城皆绿”的园林城区风貌,城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城区空气指标全年达到和优于二级标准的天数大于310天。 商贸 重点发展第三产业 修好了路,建好了房子,并不等于就把下陆区打造成了“中心城区”。 下陆区居民吴女士说,她买东西逛街基本不在下陆,相反去黄石中心城区比较多,因为“这边(下陆)上档次的商场基本没有,可供选择的范围也小,到外面去买东西,也放心一些。” 张建文说,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是城市发展最明显的标志。下陆区打造中心城区,关键是下陆经济的发展,目的也是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进而把下陆区打造成居民生活的宜居城区,落脚点还是服务居民。 张建文说,目前很多下陆人消费都跑到黄石或者其他地方去了,这么庞大的一个消费群体,这种流失是下陆的一大损失。通过第三产业的发展,全面提升下陆的城市形象,不仅留住下陆人,也吸引过往人来消费的。 刘修海介绍,作为中心城区,下陆区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包括旅游、商贸、物流等服务业,通过打造东方山仿古一条街、新下陆餐饮一条街、106国道沿线建材市场一条街、中和新纪元建材市场一条街、江洋汽车商贸街等“五大商业街”,形成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第三产业,留住人,留住消费群体。 对话区领导 下陆要实现“中部崛起” 一辆公交车,在黄石市内可能照章行驶,到了下陆却可能随叫随停,有时候可能还把车停到了路中间。张建文说,这是一些人的习惯,因为从思维上他们只是把下陆当成郊区,“觉得可以在这里乱搞”。 张建文说,下陆区打造中心城区,是形势所迫。作为黄石“大城市”战略中的下陆区,位于连接黄石、铁山、大冶的枢纽位置,目前周边的团城山、大冶都发展非常快,铁山也得到较快的发展,这对下陆区的发展形成了“倒逼”的形势,下陆区打造中心城区,是黄石“大城市”战略的“中部崛起”。 下陆区的百姓们也渴望甩掉“郊区”的帽子。张建文引用市长杨晓波的话:过去黄石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黄石港、西塞山和团城山,现在应该轮到下陆了。 刘修海称下陆区的总体发展格局是“东西对接,南北展开”,即东面加强与开发区的发展融合,向西加快与铁山的发展对接,向北借助东方山风景名胜区,推进下陆北面及东方大道沿线开发;向南借助铜花大道、长乐大道和大广高速连接线建设,加快与大冶城西北工业园的对接发展。 张建文说,一个城市“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要打造中心城区,不仅仅是修几条路,建几栋房子,更有待于相关部门的严格执法,要加强城市管理,也更需要全区人民的支持,提高全区居民作为中心城区人的意识,“大要有大的气派,小要有小的精致,要建设,更要管理”。 (记者 徐道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