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湖的春天里,读中国“最美的书”《植物先生》

标签:
纯真年代书吧文化 |
分类: 主题活动 |
翻开袁明华《植物先生——二十四节气植物研学课》一书,惊蛰这个节气,他如是写。从屈原的《楚辞》写到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玉堂春落难逢夫》,从玉兰的一个品种辛夷入药,写到去临平、超山等地探访,在作家笔下,每个节气和每种植物,一如他熟识多年的老友,无言,灵动,它们的前世今生,无论人文、历史、自然风俗还是自然科普知识,都闪耀着温润温暖的光,被作家娓娓道来。
初春,小雨淅沥,微微的风中,白玉兰、紫玉兰花风姿绰约。西湖的远山近水,晕染在一片温润,万物复苏,草长莺飞。3月6日,惊蛰节气,踏上西湖畔宝石山葱翠绿叶掩映下的石阶,2020年度中国“最美的书”《植物先生》作者袁明华做客纯真年代书吧,和嘉宾岳庙管理处副主任严劲松女士、著名杂文家《杭州日报》首席评论员徐迅雷一起,分享这部2020年度中国最美的书,带领众多书友,探索植物的灵动密语。此次新书分享会由杭州市作家协会,西湖风景名胜区岳庙管理处、纯真年代书吧主办。
植物先生袁明华
《植物先生:二十四节气植物研学课》以二十四节气为纲,从身边的植物入手,介绍了应时而生的二十四种植物,如蜡梅、白玉兰、油菜花、桑树、枫杨树、合欢树、蜀葵花、无患子等。每篇文章构思精巧如小品文,由自然、四时、植物进入人文、历史、风俗,进入人的内心,既有硬核植物知识的介绍,又有感时花溅泪的诗情画意,承袭了中国文人的感伤时事心忧天下的写作传统,同时又提供开阔的眼界,传递全新的、绿色的生活理念,是一部赏心悦目的美文集。
本书全手工锁线装订,独家研发二十四种花草纸,与二十四篇文章、二十四幅彩图气息相通,形神统一,共同呈现植物之美。
袁明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杭州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余杭区作家协会主席,企业家,教育家,公益人士,绿色生活倡导者。出版有小说《永远的冈底斯》,创办有“耕读缘”教育机构及相关文化产业。
阅读,就是美的历程。电子阅读时代,更需找回纸书之美。《植物先生》书籍设计者许天琪,已连续三届获选中国“最美的书”设计奖。“从一张纸开始设计一本书”,为了对应24种植物,他们研发出相应的24种手工的花草纸。在花草纸中,植入真实可见的植物纤维和果实颗粒,从而在书中构建了一座平面“植物园”——这是如何的“植物恋”和“草木歌”!一本最美之书的创新创意,实现了真正的原创、首创、独创。闻着,都有大自然天籁般的植物之香。
这本获选2020年度中国“最美的书”的《植物先生》,是一本本“二十四节气植物研学课”,清新而唯美、轻柔而舒适,是优雅美丽、洋溢着春天气息的读物。
另外,这是一册送给孩子的书。
各位纯真年代书吧的书友们,下午好!
欢迎你们来到我们纯真年代书吧参加“与作家面对面”文学沙龙。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当植物先生遇上春天的西湖》。因为明华兄《植物先生》这本书,这本中国“最美的书”,我们有了今天下午这场沙龙;也因此我们与我们的主管单位岳庙管理处有了这非常美妙的合作。明华兄这场沙龙的东风今天也吹来了这么多老朋友——芳菲姐,婴音,施加勇,方晓阳等。还有好多书吧的书友们,欢迎你们!
我们这场活动之所以放在今天3月12日之前做,大家应该知道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吧?是植树节,还有我们春天的西湖是最美的时候。我们今天特意邀请到我们风景名胜区岳庙管理处的严主任,她是高级工程师,给我们做一个主题为《寻找西湖北山的绚丽色彩》。我们先请严主任与我们分享北山街之美。有请严主任。
岳庙管理处副主任、高级工程师严劲松女士介绍杭州西湖北山街一带的特色植物景观
朱老师、袁老师,各位嘉宾下午好,我是严劲松,是西湖景区的一名守护者。今天,在这春雨绵绵春暖花开的时节,在植树节的前夕参加“当植物先生遇见西湖的春天”读书分享会,非常有意义。
我跟大家分享的内容是西湖北山的植物美景,带大家看看我们岳庙管理处的特色植物。
众所周知,自唐宋以来,杭州西湖便久负盛名,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是杭州。苏东坡还说: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眼。西湖在2011年成功申报了世界遗产,这里还有个小故事,据说第一次世界教科文组织来考察,有一个遗产专家说,像西湖这样的自然湖泊世界上比比皆是,有什么遗产价值,很不以为然的样子。其实他说的没错,如果以自然风光来说,西湖也就是秀美秀丽,说不上独一无二。但是我们是申报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西湖的独特韵味和普识价值在于她的文化,在于她的历史。
西湖文化景观可以从6个方面体现她的价值,就是我们说的申遗6大要素—西湖的自然山水、城湖的空间特征、两堤三岛的景观格局、西湖十景的题名景观、西湖的文化史迹、西湖特色植物。我简单介绍一下前面的5个要素,西湖自然山水的形成可以追溯到2亿3千万年以前的地壳运动,7000万年前火山喷发形成了宝石山,西湖原是一个浅海湾,慢慢淤积合拢成为一个泄湖。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活动增加,西湖边有了村落有了城市,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三面云山一面城的空间特征。
两堤三岛的两堤是白堤苏堤,三岛是指西湖中间的三潭印月、小瀛洲、阮公墩三个岛屿,这些都是西湖疏浚人工堆叠起来的,都属于人文景观。
题名景观就是西湖十景,都是南宋的画师的作品。是画家与诗人对风景名胜的提炼与再创造。
文化史迹都是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共14处,保俶塔、岳王庙、抱朴道院、清行宫遗址、文澜阁、舞鹤赋刻石和林甫墓、西冷印社都在我们的辖区,占了一半。其他还有雷峰塔遗址、灵隐寺、净慈寺、飞来峰造像、钱塘门遗址、龙井。
特色植物
今天我们主要说一下特色植物。西湖是三面环山一面城,南北西三面群山环抱,我们说的北山实际上就是宝石山,在岳庙管理处的管辖范围内。我们的管理范围大约3.4平方公里,是西湖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核心区,其中西湖十景三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区域内园林资源丰富,有文化史迹名园,也有特色鲜明的山地园林;古树名木众多,品类丰富。
古树名木:我们辖区内就有大量参天古树,据统计,共计154株,包含香樟、白栎、糙叶树、广玉兰、槐树、黄连木、苦槠、蜡梅、龙爪槐、罗汉松、美人茶、桂花、木香、南川柳、朴树、青刚栎、楸树、三角槭、珊瑚朴、无患子、雪松、银杏、圆柏、皂荚、紫藤、紫薇,共计26种,我们辖区最老的古树是800年的香樟,最大的古树也是香樟,树干最粗的地方是8米的周长,观赏性效果特别好的有银杏、美人茶、楸树,推荐大家有机会在4月份去北山街看楸树开花。
杭州的园林中植物配置是一大特色,植物造景水平领先全国。特色植物丰富多彩,我们管理处有代表性的也有不少,我给大家准备了一张探花地图,按图索骥,就可以一饱眼福。
我按照开花的时间顺序给大家介绍一下:
梅花,集中在孤山,是杭州传统的梅花观赏地,有梅妻鹤子的传说,每年2-3月开花,有孤山寻梅一说。现在以红梅为主,据说历史上孤山是以白梅著称的。
白玉兰,紧跟着梅花的脚步,是早春的大型乔木花卉,镜湖厅有几株大的白玉兰,开花时满树白花,感觉有点震撼的。袁老师的植物先生里,白玉兰是惊蛰的植物。
桃花、垂柳,我们这里以白堤为代表,每年3月中下旬桃红柳绿,美不胜收。
杜鹃,三月底4月初,山花烂漫,孤山黄龙洞的杜鹃坡是网红打卡点。
海棠,以垂丝海棠为多,分布广泛,平湖秋月、岳王庙的都不错。
樱花,我们的樱花不像太子湾成片的大效果,我们的都是点景的孤植或者三五株的丛植,要近观慢品,可以去连横纪念馆、梅鹤轩喝着茶,看慢慢飘落的花瓣在树下铺一层洁白。
珙桐,看完樱花就可以去黄龙洞看珙桐了。珙桐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也叫鸽子花,花型奇特,值得一观。
荷花,北里湖的荷花是西湖夏天最美的景色,从4月下旬可以看到来年2月,从小荷尖尖到接天莲叶到朵朵红莲到残荷一片,三季不同景。
方竹,因为竹竿呈方形而得名,黄龙洞的方竹园大家可以去找找看。竹竿棱角分明,比较独特。
夏天还有紫薇、月季,可以去少年宫和圣塘景区看。
秋天是北山景区最美的时节,桂花随处可见,空气里满是桂花的香甜,沁人心脾。北山街的梧桐湾随便一拍就是经典照片,宝石山上的古银杏枝繁叶茂,金黄一片,红枫、鸡爪槭、枫香等等色叶树种变成了红黄色系的调色板,给游客奉上一场视觉盛宴。
等到树叶掉落,满目萧条的时候,腊梅花悄悄绽放,当你闻香寻觅而去,一个转角,遇见冬天的精灵。
特色花坛花镜,值得一提的就是花好月圆立体花坛。这是为迎接Feng Hui在杭州召开做的,在跨虹桥码头。为纪念杭州Feng Hui,这个立体花坛就保留下来了。
我分享就到这里。谢谢
纯真年代书吧女主人朱锦绣老师话说和作者袁明华的情缘
明华兄和我先生子潮是好朋友。1999年也差不多是这个时间,我在省中医院的病房里手术后打化疗,他和文学评论家洪治纲来看望我。
2000年我想做书吧,当时子潮被我吓得夜里睡觉都惊醒,他是怕人财两空。明华兄知道了说:你们放手去做,万一有什么事情,我们来接手。有他托底,我就放开胆子去创建书吧。当时书吧里的空调也是他赠送的。那年冬天,他说也要在临平开个书吧,我们千辛万苦开起书吧,他几时在临平就开出了书吧,命名“耕读缘”,他开车来接我们去临平看他的书吧。到了那里是晚上八、九点钟了,一路上看到“耕读缘”开业的横幅当街横出,来到临平少年宫“耕读缘”赫然在目,整个书吧布置得古色古香,员工一色的制服,记得明华还给自己布置了一个书房,可以在那里写作、办公。
曾经是杭州高中优秀语文老师的他,有着不解的教育情怀,他们“耕读缘”一下子扩张开来,把少年宫都租了下来,进行各种教育培训。他们还请来许多著名的作家举办讲座。他的教育情怀落实到现在的橄榄树国际学校,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杭州橄榄树学校。
他曾经为我们书吧大露台上那棵梧桐树写过一篇文章《纯真年代的左古树》。其中几段文字这么写着: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的前一天,傍晚时分,女主人锦绣引我们观看悬挂在书吧屋后崖壁上的一条大横幅,一个专为读书日制作的普通宣传品,不普通的是横幅上落款特别醒目——竟可以这样写:临西湖水、枕宝石山、依保俶塔。锦绣宣读这十二字时,满面春风,藏不住心头那份甜蜜的自豪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我观新纯真年代,背山面湖,左古树右宝塔,半壁见湖光,离去恐迟归啊,不免诗兴大起。背山背的是名山,面湖面的是名湖,右宝塔又是杭州的标志,稍稍逊色一点的,是左古树尚未出名,也未见文字记载。从风水学的角度看,这棵古树是万万忽略不得的,缺了它就少了一份灵气,整个气场就略显不足。
梧桐不上山,上山即成精,于是我奉她一个尊号:左古树。
2011年9月30日,我先生子潮当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委回来,在书吧开展了五位获奖作家的作品品读会。最后一场是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明华兄那天发言也让我震撼到了:因为我们身边有许多文化朋友下海,就没有回归文学的队伍,但他仍旧葆有文学的激情。他写了读后感”追逐思考的深度或境界的高度
——读《一句顶一万句》后的一种感触”
明华兄看到我在公众号上发布的他以前在博客上写的这篇文章,转发在他的微信上,并写道:就如大海上的桑迪亚戈回望哈瓦那温暖的灯火。文学总是在历尽沧桑的那一刻与人通心,在无边的柔软中点亮一盏灯。
说到明华兄,我想请书友们翻到204-205页,读读这两段文字,作者李栓科(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研究员,《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很精到地描述了袁明华其人、其书
主持人陈曼冬:杭州市作协主席团成员 秘书长
嘉宾徐迅雷:著名杂文家 《杭州日报》首席评论员
徐迅雷老师:谢谢大家。非常荣幸参加活动,大元是多年老朋友,“耕读缘”创立时,我是《青年时报》副主任,来采访写了整篇报道,收到我《在大地上寻找花朵》这本书里,你就是最美的花朵。
这本《植物先生》,最想说的是这句话,最美的书,书的后面是最美的人,最美的人后面是最美的心。黑老大的形象仅仅是表面,如果你读过他的作品,就能感觉到他的心,非常细腻真挚美好,典型的铁汉柔情。从他的外部形象、写作、行万里路到读万卷书整个,给我感觉就是重型坦克的推进,驾驶坦克的人非同一般。
他好多作品在微信公众号上我都看过,几个特点非常鲜明:1.言之有物,一般人真不会做到这么细致的去了解植物。2.在这个基础上你想不到他的认知言之有识,这部书是按照教学参考书的高度写作的,认知水平之高,我就想不到这个副标题“二十四节气的植物研学课”,所以是教科书、参考书这样的高度。3.言之有人,不要看是写植物,植物背后是人,看到人,看作品就知道这个作者,这个人是将自己的情感倾注融入在植物探寻之中的。4.言之有情,特别让人感动他对植物的爱。我是环保主义者,地球不仅仅属于我们人,属于动物,植物,特别珍稀植物要好好保护她,所以他对植物的情感一般人达不到。通过这样的书,这样的作品,我们向大元学习,言之有情。最后,言之有文。毕竟是作家,一个长得像黑老大一样的企业家,文笔如此精彩,适合默读,也适合口头表达,表达出来,非常之好这样的书。是读者之幸,朋友,文坛,中国出版社之幸,感谢袁明华。
主持人:这么美的《植物先生》,想问下你是怎样的动力写?为什么要写?
袁明华:绝对不是题外话,我在这里又触碰到心灵的痛楚。2013年,8月29号早晨,锦绣信息发来,震惊,子潮走了。8年了,我都不敢来这个地方,怕碰到痛处。但是好在可以告慰子潮兄一点的是,你走了这些年,我也在进步。当年写《纯真年代的左古树》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给他的概念就是梧桐树,我没有加上“法国”“美国”“英国"这些词,现在知道这个概念其实是错误的。其实他们统统叫做悬铃木,这本书里面我纠正过来了,《梧桐不是悬铃木》。我刚刚还特地仔细去看了,那颗露台上的梧桐是二球悬铃木,一球悬铃木是北美洲美国梧桐,三球悬铃木法国梧桐,二球是一和三杂交叫英国梧桐树,但在英国法国美国他们都不叫梧桐,就叫悬铃木。中国人叫梧桐树,跟孙中山蒋介石宋美龄有关,宋美龄特别喜欢悬铃木,叶子跟青桐引来金凤凰,长得像中国梧桐,法租界干脆就叫法国梧桐,北山路南山路都是,统称为法国梧桐,约定俗成。历史上很多这个错误,以讹传讹,比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往东去抵达加勒比海,认为接近印度了,就命名西印度群岛。今天我跟子潮说了一点我进步了,我们叫它法国梧桐,但不是中国梧桐。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重要的说,我有几个感叹。一、我走遍7大洲4大洋120多个国家,在所有的岛屿、海鸟、动植物命名的名字里面,没有一个中国人的名字,因为100年前,中国没有一个走向世界的伟大的探险家。二、国外西方发达国家,当年从中国弄去的盗取的东西很多,我们只知道火烧圆明园。一类比如在德黑兰的元青花瓷,比中国多得多,就是强盗抢了去。第二类就是敦煌探险家里面的一类人弄了去的。但其实,他们从中国弄走的最大数量的东西是植物。在座不太会关注到这个东西,植物不是国家文物宝藏。有句话“中国乃世界园林之母”,这句话不是我说的,而是一百年前有一个探险家——英国的“植物猎人”威尔逊说的,他们就专门从中国盗取植物。我要告诉大家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二十四节气属于中国。
大的话来说,为什么要做这么本书?现在的孩子不接地气,对我们植物不了解。这个也是对文化自信这个角度,领会稍微少了那么一点东西。第二方面我是一个老师,关注孩子,植物是自然科学里面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认知植物,喜欢植物,亲近植物可以激发孩子对自然科学莫大的兴趣。二十四节气植物研学课,这就是为什么要做这本书的原因。
这本书是2018年写的,第一个节气开始写起,腊梅、白玉兰、雨水的结香,开始是写着玩的随意写,但是到油菜花开始认真起来了,越来越认真。2020年我又写完了姐妹篇,去年一年,为每个节气寻找一种时令之食,也要出版了。
主持人:《植物先生》这个书特别美,为什么做成这么美的书?
袁明华:袁明华:这本书影响这么大我没想到。我没有功利目的,多少稿费什么的,我没有这个压力,写作时从心所欲,我想咋写就咋写,没想到影响力这么大。但是这本书能做成这样确实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我也没想到会遭遇这么好的出版团队,花了一年多时间打造这本书。这本书是面向孩子的,所以定价不能高,我起先说不能超过68块钱。后来花了很多心思做成这样,凭良心说标188也不高,但现在标128。不过你再打折也不行,成本太高了。当然最主要的是遇对人了,遇对了编辑、设计师、出版社领导,成了“2020年度中国最美的书”,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再牛逼一点说,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几乎完美的结合。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插画不稀奇,稀罕的是二十四幅画中间包牢的一张纸,是植物打造的24种花草纸张。拆开来抖一抖掉渣,那不是掉渣,而是植物的身影。白玉兰是水印的,绝版本,总共只能装订16000本,很抢手,留给我的一部分也还没发过来。
第三个涉及到这个课题,它丰富了我的内心世界,影响了周边不少的孩子。开始我这本书以为只有女同胞喜欢,没想到爷们小伙子也喜欢。小孩子喜欢,没想到大人也喜欢,不是我的功劳,是植物的功劳。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对植物的认知度、亲近度提高,跟随着我们物质提升,精神文明高度跟上来了。当城市出现了一条条法国梧桐悬铃木大道,随着乡村小城市出现一条条樱花,梧桐,合欢树,无患子大道,就像出现了一个个顶级博物馆一样,这个国家文明就进步了。人的身心因此感到非常愉悦,这是一个效果吧。
主持人陈曼冬:我一月读了这本书,再沿着余杭塘跑步的时候,就发现从过年开始到现在,开始关注每种花开的顺序。先是梅花后是紫叶李然后是桃花玉兰,玉兰谢了后樱花这样出来。读这本书,由床头灯照着,透出植物的样子,特别芬芳。我外公是国医大师何任,中医也讲究对各种植物认识的入门,我个人的别名陈桂花,大家也不知道怎么样就叫出来。今天我也挑选了一件有花草植物的衣服和耳环,陈桂花的样子来做大元老师的活动,我觉得很有意义。大家在座文学界的朋友,要不要听他们来聊一聊,可以讲讲这本书,和大元老师的情谊。
施加勇:浙商开元名都大酒店总经理
施加勇:本来今天就是来做个吃瓜群众,看个热闹。1988年我和明华一起援藏支教,他是五代厨师出身,他就做菜,我洗菜洗碗每天都是这样,那时他就是文学青年,看着明华通宵写作非常用功,我想睡觉也没法睡。这么多年过去了,明华从中学老师已经蜕变成一个企业家、教育家、杭州市作家协会主席,人生差距就是这么大。
《植物先生》这本书他在微信里推的时候,看到好多,可以看出他文学上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植物这个题材,可以写得如此汪洋恣肆、包罗万象,撒开去,又能回来,非常敬佩。我下围棋非常业余,我现在能比他好的唯一是围棋,其他都不行,非常敬佩他。他现在做的是文学地理地标书,得具备四大要素,1.有闲有时间;2.有钱;3.有情怀,这点很重要,不过也不稀奇,我也有情怀;4.能写,写不是简单写点文字,要有很好的构思,表达,四样条件都具备的人不多。这是我的粗浅感受,很不容易,非常敬佩他。
杨芳菲,作家、摄影家、19年间八进八出南北极,中国民间极地探险第一人
袁明华:芳菲姐是我的偶像,她比我提前十年去了南极,北纬九十度地球之颠,是我师父。我们一起走南闯北——南极和北极。
张婴音:芳菲姐是摄影家,旅行家,画家,作家
杨芳菲:我曾经是美院出版社编辑,明华的书我非常喜欢,包括独特的充满匠心的书籍装帧。我有一种职业敏感,最开始明华在微信群里一篇篇植物文章发出来时,我感觉很诧异,微文写得这样有广度和深度,应该有成书构思。我认识很多企业家,有些人只追求资产数字增加减少,赚钱占据了所有头脑,无它。明华也是个企业家,却能收放自如,他赚钱仿佛就是为了回归情怀!相信办企业中明华肯定遇到了很多困难、挫折,可喜明华赚钱后却没有放弃文学初心。明华也去过北极,我02年去了北极斯瓦尔巴岛,了解到岛上矿井深处的种子仓库里储存着全世界最优秀精良的种子,如果有一天地球上某些国家发生了灾难或毁灭,只要有种子在,我们的地球还可以繁花似锦。第二次我到北极又去寻找种子仓库,但来不及找到,它另处重建了。
我年轻时曾经是个兼职的“赤脚医生“,在学校也创办了草药组,我们常去小和山采草药。我对植物非常喜欢,做了标本集,看到明华在写植物就有一种心灵碰撞、默契的感觉,我认为这种心灵激荡是看普通植物介绍所没有的,明华写的植物文章有文学的人性的深度发掘。明华可谓铁汉柔情,对花木倾注了大爱,由植物生发到周遭方方面面,《植物先生》如同种子,将走入千千万万孩子的心灵,像春天万物生长一般。
张婴音:儿童文学作家
袁明华:《植物先生》这本书,我知道比较厉害的评论文章已经超过四十篇了。感动我的是大姐张抗抗,她最近在准备一个手术,住院之前赶着写出来一篇3800字数的文章,让我非常感动,我和她的家族渊源极深。
张婴音:大元走到哪都要搜寻植物,我很惊讶,大元热爱植物到这种程度了。有次他在我姐姐家发现了一颗龙桑,顿时眼睛发亮直奔花园,端详琢磨许久。他和我姐夫讲起植物来简直有三天三夜好讲,根本停不下来。他跟姐夫两个人趣味相投非常默契,一聊天话题就是植物。我姐夫也痴迷植物,尤其热爱树,家里面的花园种树都是要吊车弄过来种的。姐夫的《狼图腾》里写到了天鹅湖,里面有关于美丽的芦苇荡的描写,芦苇是大元非常喜欢的植物。没想到新近出版的《天鹅图腾》里面又写到了很多美丽的芦苇荡,大元一定会很激动。所以,如果有和大元一样喜欢芦苇的朋友,可以去找《天鹅图腾》来看,作者在书中花了很多笔墨极尽描写优雅动人的天鹅和那片天鹅赖以生存的美丽的芦苇荡。
来自上海的张正昂先生:我是今天两点钟火车上海过来的。我在上海出版局一辈子跟书打交道,学校毕业到出版局,退休后返聘母校复旦。现在复旦大学搞了一个文保院,藏文物,还要搞一个纸张博物馆,搜索全国全世界的纸张。这个植物学对我们人生而言,也很有意义,我除了念书,就是跟纸张打交道,中国自古以来文人画梅兰竹菊,也是和植物的品格有渊源。这本书在纸张里面做了很多功夫,四川人民做到这个程度非常不容易,我的学生晨曦,跟我讲这本书装帧艺术最美的书这本书做到那么契合,用了那么多心血,成功,教化在无形之中。袁老师的文笔伟大。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