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汶川大地震震源点——牛眠沟

(2009-12-11 19:37:32)
标签:

沟口

山梁

大地震

石雨

分类: 观光随拍

牛眠沟,“5.12”汶川大地震震源点。那个令多少国人伤心断肠的岷江河谷小镇---映秀,距此大约不足三

公里。 走进汶川大地震震源点——牛眠沟

走进汶川大地震震源点——牛眠沟

走进汶川大地震震源点——牛眠沟

走进汶川大地震震源点——牛眠沟

走进汶川大地震震源点——牛眠沟

走进汶川大地震震源点——牛眠沟

走进汶川大地震震源点——牛眠沟

走进汶川大地震震源点——牛眠沟

走进汶川大地震震源点——牛眠沟

走进汶川大地震震源点——牛眠沟

走进汶川大地震震源点——牛眠沟

走进汶川大地震震源点——牛眠沟

走进汶川大地震震源点——牛眠沟

 

 震后到汶川到映秀的人,大概不少都会去牛眠沟看看。沟口被破毁的道路、房屋,特别是倾圮扭曲的高速公路高架桥,固已让你触目惊心。而让你更加心惊胆战的是,这条约有二、三公里的小山沟,在那个黑暗的下午,轰然间便被地底深处爆炸而出的大小石头填满荡平,完完全全成了一条石头沟!走进汶川大地震震源点——牛眠沟

    

    初春,有着高原特有明丽阳光的午后,我们带着难以言表的复杂心情,从沟口往里走。侧面山坡上,摧折的树木、散见的滑坡、扭曲倾倒的高压电线塔架,似在默默诉说着这令人心碎的惨变。而脚下碎石深深掩埋着的,是曾经长流不息的溪谷、千年如故的桑田。走进汶川大地震震源点——牛眠沟

   

    在沟顶端的一面山坡上,根根直立着一片光秃秃无枝无叶或是折腰断顶的树林。路边的村民汉子告诉我们,这是从对面山窝里喷出的石雨,给这片曾经郁郁葱葱的树林留下的印记。对面山窝?那是这次大地震的喷爆口!2008年5 月12日下午2时28分,正是从对面山窝引爆的地动山摇,震惊了世界,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正是从对面山窝里爆炸出的比暴雨更稠密、比浓云更黑暗的石雨,遮蔽了这片天空,飞过了对面山梁,倾倒在了这片沟里!而其中的一部分,先是打在这片树林中,打在树身上,然后才又向沟底倾泻而去。似乎已是万劫不复的这片树,临此浩劫,纵是伤痕累累、损亲折伴,却仍是坚强挺立,不由让人生出几许悲壮、几分敬意!

   

     村民热情地要为我们带路,领我们翻过山梁看那爆炸口。翻过陡峭的山梁,来回还得一个多小时。因为天快黑了,我们只得作罢。看那村民,背个大大的背篓,一边跟我们聊天,一边不停地在石头堆里东寻西找,不时挑出一块石头放进背篓。我们不由好奇:满沟的石头,这人拣些石头来干嘛?还挑挑拣拣的。村民说,这满沟的石头,虽然都是从地下炸出来的,有的是出自地表层,与周围山山沟沟平时所见无异;有的却是出自地下深处,以前从未见到过。到这来的人,多有想把这来自地底的石头带回留作纪念的。但,一者外来人自己不识,二者沟口路远,搬个石头好些人力不能胜。村民便找些石头送到沟口去,向客人换个三元五元的,也算特殊时期流自己的汗水生产自救之一法吧。我们一听也来了兴趣。那汉子便高高兴兴地指点我们在石头堆里翻翻拣拣,直到我们一行人都找到自己中意的石头----尽管他明知道在我们这儿不会有石头生意可做了。

   

     搬个石头到沟口的确感到累。早春,石头在手里还刺骨的凉。我们一个个弄得满头大汗,但没人好意思也没人愿意放弃----总想:看看能不能奈何你这蹦出来的石头!

    

     久居成都的朋友说,成都平原号称天府,百样皆好,然时常灰蒙蒙的天气却有点美中不足。阿坝高原明丽的阳光、清朗的空气、敞亮的天地,牵动着许多成都人挥之不去的假日情结。无论城市是阴是晴,是雨是雾,驱车驶过都江堰,越过紫坪铺,你便在高原金色阳光的拥抱中了!一场大地震,让成都至阿坝刚刚开通的都汶高速公路顷刻摧毁,连同那么多无情的毁灭,让多少人诅咒老天是多么不开眼!而今,在尚未清理完的废墟旁,一条等级更高的新都汶高速公路,又早已通过映秀镇,并正在顽强而又坚挺地向汶川、向马尔康延伸。成都的朋友,可以比以前更快捷地驱车高原了。不仅依旧可以享受高原的阳光,还可以去看看牛眠沟的石头、牛眠沟的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房价妄想
后一篇:战流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