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评:管窥四大商业帝国的文明与智慧

(2017-05-02 16:32:48)
标签:

全球商业史

陈润

财富浪潮

霸道优雅

分类: 书评

书评:管窥四大商业帝国的文明与智慧

 

http://s12/mw690/001ON7Jxzy7aL7r0fvd5b&690

陈润“全球商业史”系列图书(四卷本)

/周鹏飞 


中国今天最缺乏的不是新知,而是常识。 

比如,尊重市场、崇商重企就是一条常识,但无论在民间还是庙堂,都是知易行难。

商业应该成为一种民族素养。要想把这种素养如同礼乐教化一样灌输到中国人的灵魂深处,必须要有非常好的书籍。 

财经作家陈润几年来笔耕不辍,一直在做这样一件为商业著史的事情。艰苦辛劳,第一批四卷全球商业史终于付梓,寄送到我手里期待已久,阅后不禁令人慨叹。

这四卷书分为《帝国荣耀》《铁血重生》《霸道优雅》《商权天下》,分别详细记录了美、德、法、日四国商业盛世的故事。以史为镜,看他国商业兴盛如斯,映照出我们中国很多的缺憾,实在是开卷有益。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政治上格外早熟但在商业上格外幼弱的民族。五千年风云漫卷,二十六朝鼎革巨变,政治流变天翻地覆,商业进步却乏善可陈。

和商业帝国里程已经开启了五百多年的欧美国家相比,我们中国的商业历史,严格来讲,只有1979年到现在这短短的30多年,别人学富五车,而我们还只是一个发蒙童子。 

翻遍中国历史,几乎都是政治史,商业的记述只能依附在二十六史中的货殖志里面。相较于折冲樽俎、气象万千的政治史,商业记载则枯瘦干瘪、艰涩难读。

在美日德法商业风云叠涌之际,我们中国也曾出现晋商、徽商这些毫不逊色与国际大商业集团的的商业力量,也曾有伍秉鉴、张弼士这样足以和西方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平起平坐的大商人,从观念到财富,他们都处于世界顶尖商人阶层。从日后结局看,中国商人无法成为一支让人敬畏的力量,对他们来说,不要说如般保存资产,就是保得身家性命都不容易,他们最终或以悲剧收场,或归于平淡。

今天我们商业领域中的风云人物,例如李嘉诚、王健林、马云、李彦宏,他们,虽然都富可敌国,但地位和名声,远逊于春秋战国时可以和天下诸侯平等对话的弦高、陶朱公、端木赐等这些大商贾。在中国的时代风云榜中,他们不过是配角。

滑铁卢之战前,一统欧洲大陆的拿破仑志得意满地将英国蔑称为“小店主的国家”,最后却惨败在这个国家手里。英国击败拿破仑靠的不是船坚炮利,而是成千上万商人汇聚而成的蓬勃民族气象。

中国真正进步、真正富有朝气的一个指针,就是年轻毕业生不热衷于报考公务员,整个国家视创业者为豪杰、视商业领袖为英雄,而不是仇富恨商,把商业为替政府下金蛋的肥鹅 

最近几年,企业家们为什么纷纷往外跑?原因很多,细细想来,却也在情理之中。先说最直观的,税负。近几年,国内企业利润增长乏力,利润率能做到10%以上,已经相当惹人艳羡。但历经国家几次减税,仍然有诸多企业叫苦不迭。国内企业的税负主要来自哪里?除了25%的企业所得税,还有高达百分之十几的增值税,更别提印花税、车船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费等其他税种、费用。中国的税负究竟高不高?不同的人和企业、机构,都曾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验证,给出了一致的答案。

缺乏规则感,没有商业文明作后盾,中国梦注定做不大。

商业首先必须是一种正式规则,需要社会化的融资渠道以及建立在契约精神上的法律支持。尽管这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但是依然难以沉入中国商业的精髓,中国人的商业步履始终蹒跚颠沛。 

重视建构市场规则和契约,争取企业家的心,不能光靠嘴上说说,还得有实打实的效果。中央经济会议精神句句说到企业家心坎里,中央很急,但难在落实,切实给企业减负,还将有一段痛苦的较量与博弈过程。 

从陈润的这套书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学习到,商业,不是货物和服务贸易,而是一种智慧与文明。四国的商业血统也各不相同,美利坚的精工细作、德意志的术业有专攻、法兰西的另辟蹊径、大和民族的荜路蓝缕,都有很多值得我们中国政府和商界认真品读的地方。 

与其抓耳挠腮,不知从何取经问道,何不沉下心来,读一读这一套书?


(这是一篇书评。作者周鹏飞,前《新京报》记者,现某香港大型企业管理人员,酷爱读书,热爱生活。

本文已发表于2017年4月25日《长江日报》,因报刊篇幅所限,发表时有删减修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