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盖茨一定会在80年代的群体中出现
标签:
财富青春80后李想休闲 |
中国的盖茨一定会在80年代的群体中出现
2006年,25岁的李想被媒体曝光的频率达到无以复加的状况,平均每天都会有一家媒体对他进行报道,超过200家主流媒体上有关于他的内容。人们在宣传他的时候,往往冠以如下头衔:
李想,“中国十大创业新锐”中唯一的“80”后,身价过亿的年轻财富明星,北京泡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旗下拥有“泡泡网”和“汽车之家”两家网站。
除了这堆响亮的头衔外,文笔精湛、想象力丰富的记者还有这样“雷人”的描述:19岁的迈克尔·戴尔放弃了德州大学的学业,决定建立自己的电脑公司。今天,世界计算机领域里有了一家知名的戴尔公司;1975年2月,念完二年级课程的比尔·盖茨放弃学业,建立了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微软公司,今天的盖茨已名居世界福翁排行榜的首位。1999年,一个默默无闻的高中生,经营起他的网站,2000年新人加盟,网站商业化,他也成为了名符其实的创业者,他有可能和比尔·盖茨一样辉煌吗?
当听说别人将他与比尔·盖茨类比时,李想觉得这是在侮辱这位世界前首富。
但是,李想相信,中国真正的盖茨和佩奇(拉里·佩奇Google创始人之一)一定会在这80年代的群体中出现。
虽然李想很谦虚的否认了媒体对他的高度评价,但这并不妨碍“粉丝”们对他的集体狂热和商界人士对他的持续关注。事实上,李想的影响力与媒体的精彩报道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至少李想弃学创业的经历,会让人们不自觉的将其与同领域的比尔·盖茨、迈克尔·戴尔、杨致远等IT创业名家相提并论。
1981年,李想出生于河北省会石家庄市。这是我国恢复高考的第三年,父母同时考上了中国戏曲学院,只得将李想托付给家在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的外公外婆照料。小学二年级时,李想离开农村回到石家庄。小学毕业时,妈妈认为儿子颇有艺术天赋,希望他到自己任教的艺术学校学习。可李想并不愿意,父母也就没有强迫他。进初中之后,李想成绩一直不错,1997年,他考上了当地的重点高中。也就是从此时开始,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李想早在初一下学期就开始吵着要买电脑,妈妈认为会影响学习,没有答应。李想只得买些电脑杂志过瘾。初中毕业时,由于假期较长,父母在李想的一再要求下,花了8000多元钱,按他的配置要求攒了一台电脑。对电脑善于“纸上谈兵”一通神侃,只让老板赚了他300块钱,要知道当时一台电脑的利润是在2000块钱左右。
此后,李想接触到充满诱惑力的互联网,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这位高中生便像所有曾经为此狂热的创业成功者一般沉迷其中。1998年12月,已有一年网龄的李想每天都去当时最著名的硬件网站——飞翔鸟,但他发现这个网站做得很不用心,信息两三天才更新。他有了做个人网站的想法,马上把过去看过的书籍杂志都搬出来,摊在地上,3天就做成了一个个人网站叫“显卡之家”。
3个月之后,“显卡之家”的访问量由最初的每天200人增长7000人。1999年5月份,李想开始把一些广告放在网页上,一个月有七八百元的收入。李想已经赚得人生的“第一桶金”,他后来说:“就是这件事改变了我之后的生活,顺理成章地把我引到了创业的道路上。如果当时没有做出一点成绩,我应该还是会去上大学,那么兴许现在我就是一个IT方面的编辑了吧。”
正因如此,在高考复习最紧张的阶段,作为评委的李想曾特意请假到北京参加计算机方面的评比;省会一家医院新进了计算机,找他去帮助安装,李想也请假前往解决。此时的他已经将全部心思放在电脑上了,几乎所有人都视为改变人生命运的高考似乎与他无关。李想没有参加高考。
弃学创业的想法被父母知道后,一开始遭到极力反对,但很快他们便被李想说服了。这一切都建立在沟通、信任的基础上。因为事实摆在面前:父母很真切地看到李想高三一边上课一边做个人网站,前半年李想赚了10万块钱,到后来平均每个月都有近两万块钱的收入,这比父母其中任何一个的年收入还要多。创业是一项事业,是一种商业行为,需要盈利作为保障,此时的李想已经具备。而且他在计算计方面的技能早已得到业内人士的公认,从小就善于自我管理,创业或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李想的创业开端很有些草根阶层白手起家的味道,于是许多人在鼓吹“高等教育无用论”时将其成功经验作为影响力十足的论据,李想斥之为“纯属瞎扯”。他说:“现实是大学里没有目标、随波逐流的人太多了,所以像我们这样目标明确并坚持下来的人才显现出来。有了目标就一定要坚持,哪怕你的目标只是单纯想赚点钱。”
说到没有上大学,李想内心颇有遗憾。“不是遗憾自己没有学到文化知识,因为自己一直在学习,而是遗憾没有那种大学的体验,因为大学本身是好的。大学生活可能会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一个人一生必不可少的经历。所以从任何一个角度去看,都没有理由不去上大学,除非真的像我一样难以适应这种应试教育。”
与同龄人相比,李想觉得自己更早地找到了一个可以全力以赴的目标,然后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成功后的李想在回忆弃学创业的经历时总结说:“如果去上大学,我的网站必然会死掉,如果网站不能进一步的发展,也要死掉。个人网站死掉是必然的事,因为大网站有类似的栏目,个人网站不可能长久,只有走商业化,迅速发展到能和大网站抗衡的水平才能生存。如果我现在放弃了这个机会,今生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