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戏:折射出一个民族文化的底牌

(2009-12-04 23:42:19)
标签:

国戏

书评

文化

分类: 企业家评传

    推荐朋友看《国戏》时,他推辞道:“京剧是高雅的艺术,我不懂得欣赏,这部小说不会是讲梅兰芳以及京剧的故事吧?”我听后愣了两秒钟,然后借胡适的话向他解释:“从各国对游戏的特殊爱好来看,中国的国戏是麻将。这部小说是以麻将来讲官场,跟京剧无关……”我话音未落,他抢过我的书就跑了,也未说何时归还。

    王树兴未居庙堂之高,却常闻江湖之事,久而久之,那些身边的朋友和段子里的人物便成为《国戏》这部书的主角。无论是市国土局秘书、远近闻名的“麻王”胡鹏,还是后来疯疯癫癫的报社副主编孟川青,抑或赔了夫人又折兵、最后被双规的银行准行长程纹和,我都觉得这些“官场小人物”既有市井习气,也有官僚作风。有时就像牌桌上的上家、下家或者对家,有时又成了不苟言笑拿捏到位的行政执法者。这种似梦似幻,忽远忽近的感觉,很容易产生阅读快感。

   《国戏》是诸多官场小说中唯一一部以麻将为题材的作品,书中既透露出官场沉浮的规则,又蕴含着为人处事的哲理,掩卷之余不免回味许久。麻将中每一张牌都没有隶属大小、尊卑高下,入局才显尊贵。但这一切都是短暂的,上一秒可能还是和牌的绝子,下一秒即可能成为弃牌。细心想想,官场又何尝不是如此?真可总结为:打麻将的人才会做局面,不会做局的人当不了大官。难怪本书宣传时说:“吃碰杠和牌,做局中窥宦海沉浮,善局者胜;东西南北风,官事外察人情冷暖,明事者成。”

    值得提及的是后一句话——“官事之外”。实际上,《国戏》写的不仅仅是官场,还写到背后的太太、情人、父母岳父岳母甚至情人的丈夫。书中的官员们希望官太太们像胶水一样粘在牌桌上,他们落得自在,好在外面花天酒地、胡作非为。其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先是鸡飞狗跳,接着后院失火,最后妻离子散。真可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麻将与官场之所以能在《国戏》中得到炉火纯青的融合,在于王树兴先生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对“欲望”二字的精妙把握。柏杨先生说:每个人的气质和品德在牌桌上都会彻底曝光。麻将并非鸦片,不过是娱乐工具罢了,但人们一旦将膨胀的欲望根植其中,一切都会变味。官场、麻将、人生都一样,胜者往往是精通控制哲学的人,一旦放任,便不可收拾。

    因此,也可以这样理解,中国人之所以视麻将为“国戏”,源于人们从中品味的中庸之道。在明争暗斗的牌桌上还要表现出一团“和”气、“和为贵”,在四面树敌的状况下还要广泛结盟,在和牌的诱惑和放冲的风险之间要反复权衡。不谙中庸,如何取胜?而近年来官场小说之所以深受读者喜爱,原因大概也在此处吧。

    如果说麻将能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底牌,那我要说《国戏》就是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真实生态图。

 

       本文是我为王树兴老师的官场小说《国戏》写的书评,刊载于东方航空公司《银燕》杂志第108期,在此祝贺王老师新书大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