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惯了日出日落,日子飞一般过去,于我们的思想里,留下的便是相同的程式。
看惯了叶绿叶黄,四季轮回得如此自然,似乎每一年都是该热时热,该冷时冷。
时光飞逝,半生茫茫,不要说每一天,就是每一年,都回忆不起有什么具体的不同。
于是感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自然界似乎一成不变,而人,却逐步走向颓废。
晚上出来散步,初冬的寒意凛然。前几天,天气突变,暖秋忽然过渡到初冬,让人一下无法适应。这两天,天气缓了过来,夜晚走在街上,尚能闲庭信步。小径上有一些落叶,不厚,踏上去只是零碎的响声。灯影斑驳,偶然抬头间,忽然发现灯光竟透不过树冠多少来,才知树叶依旧满树。
这下倒不得不诧异了。因为在我的概念里,这时候,树叶应该差不多掉光才对。前几天在高速路上,也瞥见路边的杨树叶黄得灿烂,想来过了这么几天,还不得落光?
再细看看,确实树叶没有掉了多少,不论是槐树、银杏,还是杨树。而且,暗夜下的树叶也并不显出多少凋零来,若不是寒意逼人,真恍惚间与夏夜并无二致。
或许只是前段忽然冷了两天,而最近气温又回暖了的缘故吧。
忽然想到,经历了几十年时光的我们,形成的定式思维中,总觉得什么事情都是该来的来,该去的去,似乎一切重复得有了规律,就一定会按规律来去。
因此我们也就自然而然地随波逐流,日子便过得平淡而乏味。惯性主宰了创造,平庸替代了激情。
于是,过去的每天似乎都是一样的,过去的每年也似乎都是一样的,回味起来,灰蒙得找不出一丝亮色。
即便经历了风生水起,经历了云诡波谲,那也似乎永远隐藏在心灵的一隅,只在内心中波涛激荡。
成熟了,稳重了,淡定了,茫然了。
朱自清感叹日子《匆匆》的时候,何尝不也是因为囿于现实而平淡无作为?
常有人感慨时间不够用而有赶不完的路,日子便越过越快;也常有人苦于无所事事而不知如何打发时光,事后回味起来也觉时光匆匆。
其实日子每天都不一样的,就像人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里一样,过去了也就失去了。我们走的只是一个过程,谁又能挡得了结果?
看似一样,其实我们每天都在积累,都在等着质变的一天。一年回头我们可能看不到什么,但十年回头,当年的自己是如何的幼稚,而在当时,却又是如何的信心满满。
只所以感觉每天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我们自己把它过得一样了。
儿时,恨不能自己长大,是因为看到长大的人有更多的自主价值,不被学习和管教所迫;而当我们真正自主了的时候,却又羡慕孩童那充裕的时光,感叹生命流逝得如此匆匆。
失去的永远是珍贵的,可是往往到真正失去时,才会再次明白这个道理。
一个人,当明白人生不是永恒,自己只是匆匆过客的时候,人生最好的阶段已近尾声;人的一生,当明白活着只是不同的过程,死去却是唯一结果的时候,人生的快乐早已成为奢侈。
因此,只要过程还在延续,那个结果还没有来,聪明的你,就永远不会迟。每一天都是不同的,重要是我们如果去过好每一天。
蝼蚁忙忙碌碌,似乎永不知疲倦。我们只是比蝼蚁多了一层思想,怎么就多了一层消极?
没有思想的蝼蚁,凭着本能,把一生过得充实而圆满。多了一层的思想的我们,有什么理由过得不更加丰富多彩呢?
既然结果都是一样的,我们只是一个过程,那就让我们把过程完成得精彩一些吧,否则岂不是白来一遭?
不要想结果,不要想意义,不要有寄托,不要怕失去,我们只需要把脚下的路走好。
我们过得富足了,为什么还要惶惶不可终日?
我们总是习惯于用现有的时间去规划以后的生活,却不懂得立刻抓住眼前的珍稀。
死去元知万事空,一个个大师的离去令我们扼腕,但这只是个人的悲剧,而不是人类的悲剧。不能因为终将失去,我们就不去拥有。
一个个稚嫩孩童对知识的无限渴求,不就又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欣慰吗?
每一天都是不同的,每一年都是不同的。需要的是我们去过好每一天,去过好每一年,去过好我们自己的一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