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黄龙,我们来到川主寺镇,这里位于九环西线松潘县境内,呈三岔路口,往北去九寨沟,往东去黄龙,我们从这里将去红原大草原、若而盖湿地、九曲黄河第一弯,最后穿越鹧鸪雪山,前往成都,这是一条红军长征走过的路,我2002年初秋来过这里,那是人生第一次穿越高海拔的大草原,而且是藏区的大草原,第一次见到经幡、牦牛、塔林,那美丽的雪山和峡谷,浩瀚的藏传佛教令人为之震撼,回来以后写了半版篇幅的《走过红原》刊登在2003年6月20日的解放日报周末版上,于是多少年以后总想着再走一次红原。
如今的川主寺镇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附近元宝山顶上有纪念红军长征的纪念塔和红军群雕像及纪念馆,当年红军长征时,一、四方面军曾在此会师。那一次我们去了元宝山顶,这次是随旅游团去了川主寺镇上新建的德吉梅朵风情街。


德吉梅朵风情街依托岷江源,融合了茶马古道文化和藏传佛教文化,形成吃、住、娱、购为一体的旅游服务区。



上图中的岷江水奔腾不息,顺便插上一幅离此不远处的岷江源头照片,岷江源头位于松潘县和九寨沟县交接的弓杠岭,这里垭口海拔3690米。



展示茶马古道文化的雕塑。


离开川主寺镇,我们前往红原大草原,大巴上还有一位藏民在推销物品。

渐入草原边缘,视野蓦然开阔!


茫茫大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



藏区草原的特点,寺庙多,塔林多,玛尼堆多。


看到新建的寺庙,不由想起我们10几年前去的红原县最大的宁玛派寺院《万象大慈法轮林》,又称麦洼寺院。声势浩大的颂经场面,藏民的虔诚、质朴还是第一次看到。
寺院内拍照需要征得僧人的许可,拍这张照片的时候,僧人举起经文进入镜头。

时过境迁,随着旅游的开发,藏民生活的改善,这样的画面可能已经见不到了。


草原上随风而舞的经幡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经幡飘动一下就是颂经一次,在不停地向神传达人的愿望,祈求神的庇佑。
经幡藏语称“隆达”,是一种用棉布、麻纱、丝绸等材料制成的长方形的彩旗,共有蓝、白、红、绿、黄五种颜色,分别象征天空、祥云、火焰、江河和大地,藏传佛教又赋予五色为五方佛及五种智慧之含意。


来到日干乔湿地,看看当年红军长征走过的路。这里属于红原县瓦切镇,面积约250万亩,是红二、红四方面军左路纵队穿越草地北上的必经之路。因茫茫无际、渺无人烟,气候异常,被称为陆地上的“死亡之海”。

爬雪山过草地是当年红军长征中最艰险的路,吞噬了多少红军战士的生命啊!眼前的一片沼泽不知道现在还是否那么可怕?

第一次来这里还没有任何纪念红军长征的标志,现在这里简单地树立了一些纪念红军长征的石碑。
瓦切乡的村民们开发红色旅游,已打造成日干乔国家湿地公园。

这里海拔3400米以上,9月份的天气,依然感觉很冷。






日干乔沼泽地的红军长征纪念塔。


天已傍晚,我们前往九曲黄河第一弯,片中大部分照片在车内拍摄,拍摄于2014年9月,谢谢朋友浏览,祝春节快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