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SLD23EFic8JNnFJ2ZVicYDGic1LIUVSUhibaibY50pLZxFssRicibHBTtTMmoRsfGgkM4PhPylUnoicDtPBBQfbVMjh1MQ/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
文学照亮了我。我常想,如果我不写作,我将会怎样?我将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把最好的假设排除——比如我在省某厅待过,我可能会成为处长?厅长?从坏的或正常情况的发展,我也许会成为一个很可怕的人。我也许会成为一个普通的县文化馆馆员,编县里的旅游文化小丛书,收集民间故事。我曾借调到县文化馆;我也许会成为一个老船工,现在可能已经下岗退休。因为我在一个水运公司干过五年;我会成为小镇上的一个老浑蛋。因为我出生在一个凋敝的小镇,那里的人阳气全无,吊儿郎当。总之,以我的这种性格,我极有可能成为小镇上的一个老浑蛋。
因为我写作,我获得了非写作者的许多东西,获得了虚荣和尊严。不是因为我的才华受到尊重,当我选择文学,是文学的光芒照亮了我,是文学挽救了我。我这样一个出身的人,父母文盲,学根不深,慧根也浅,六根也不清静,长相平平,手无缚鸡之力,心无宰鱼之胆。我的那些偏锋狠毒的写作,却使我得到了不错的名声和抬举,人们从我的作品中看出我的狠气,算条汉子,可我是一个连走路都喘气的人,没有城府,动辄发怒,性情干瘪,讲话不利索,从人格上来说,没有任何趣味可言。但是人们尊敬我的作品,继而尊敬我这个人——这么一个糟糕的低贱的人。这不是文学镀亮了我吗?文学是有光的,我感谢文学,让我站在领奖台上微笑,人模狗样地高傲,振振有词地发表演讲,可是内心是虚的。如果不是文学壮胆,我在许多场合会发抖、尿裤子。
本文摘自《穿行在文字的缝隙》,陈应松 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17年1月
内容简介:
《穿行在文字的缝隙》是著名作家陈应松最新随笔选集,是作家关于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社会、人生和历史的思考。作者穿行在文字的缝隙里,捡拾语言的珠贝,寻找真理的燧石。其文字是哲学的、激情的、颖悟的、锐利的、浩大的、深沉的、诗性的,尽得慧心灵性,如箴言佛偈。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