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浴火重生|大江东流不息 ——扬子江战时见闻记

(2016-09-18 14:39:14)
标签:

杂谈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SLD23EFic8JO2q5ibAOOarewxAVk7nriacgqluwDBW0xZofWKFytWvbvyYSZfnyTqO5496cpE3BFjfsibEV1o3SPoQ/640?wx_fmt=jpeg&wxfrom=5——扬子江战时见闻记" />

扬子江犹如一条黄色的巨龙,蜿蜒3000公里,横贯整个中国。它的源头在巍峨高耸的唐古拉山脉,自西向东奔流到海,几乎将整个中国大陆切成两半。扬子江和世界上其他大河一样享誉海内外,然而中国人民将它视为唯一的“大江”;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能超过扬子江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如今,扬子江已成为举世瞩目和争论的焦点,因为日本以武力封锁了扬子江。

扬子江对中国三分之一人民的生计有着至高无上的重要性,以至于这里的人们将扬子江视为一种超自然的现象。对当地人民来说,扬子江是半人半神的。它时而残暴,时而善良。这似乎也体现了中国及其国民性格中的优点与不足。人们沿着河岸为善良的河神建造了庙宇,无视它的神秘莫测。

在华的外国人能够很容易地理解当地人民的这种态度,因为河水似乎有它自己的想法。它可在白天平静地流过和煦平静的村庄,由于山洪暴发,它又可在一夜之间突变成狂怒的恶魔,在低洼处冲毁堤坝,淹没田野,毁坏村庄。它引起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将冲击形成新的岸堤,并创造出新的江心岛。

然而,撇去扬子江残暴的一面不说,对于数以百万计生活在辽阔的扬子江流域及其浅滩上的人民来说,它意味着生命本身。它还有众多的支流,流域覆盖了超过大半的中国领土,滋养和灌溉着世界上最肥沃的扬子江中下游平原。

几个世纪以来,扬子江一直是中国主要的交通运输通道,在这里大多数的出行都要走水路。扬子江还是15个中国较大城市通向大海的唯一通道,同时,对于其他数以百计的城镇来说,它也是一条最可靠的航线。它无数条支流展开以后就像是一棵“中国树”,舒展的分支四通八达,一直延伸到那些将落后的独轮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偏远山区。

甚至没有人可以估计,扬子江带来的巨额贸易到底有多大。华中地区所有的商品最终都会汇集到这条河流,形成巨大的贸易。来自西方所有的商品也都经过这条河流入广袤的中国西部地区。如今,作为世界第三长的河流,穿过现代中国的扬子江在西方已广为人知。

从宽达40英里的入海口上溯至1000英里以外的内陆城市宜昌,扬子江形成了完美的商业水运体系。一路上行,小岛星星点点,浅丘此起彼伏,密密麻麻的村落夹杂其间,稻田和庄稼一望无际。

水牛在湿漉漉的田间拖着老旧的铧犁,后面紧跟着步履蹒跚的农民,他们的双膝踩进了松软的湿泥。这种耕作方式虽然古老,但很有效率。也许最聪明的,要算用竹筒拼装而成的水车,扇叶上覆盖着薄薄的布条。这样的发明可使布条在水中蘸满水后,通过水车的转动最终将水灌溉入田,最终循环使得竹筒中有无尽的水可以流出来。而且,这种可拆卸的水车可随着农民的需要,移动到别的地方。

扬子江两岸居住着世界上最勤劳的农民。这些农民携家带口,在田地上昼夜耕作。大一点的孩子和母亲一起,随着父亲在田间耕作,剩下的小孩则负责照顾水牛。因为这些水牛不会分泌汗液,所以在白天耕作的时候需要保持水牛的身体不断被水浸湿。小孩子们骑着水牛去最近的池塘,浸湿水以后再骑回耕地。

扬子江流域分布着落后的村庄,农民们保留着原始的耕作方式,与下游的现代化大都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现代都市里矗立着西洋风格的建筑,街道铺设得十分宽敞,货车、小轿车、黄包车、自行车、手推车和马车同行一道,使城里的交通状况变得极为复杂。喊声高亢的苦力也穿行其中,他们肩上的扁担两端,挑着沉重的担子。

在扬子江沿岸诸多城市中,上海艳压群芳。这个被誉为“东方之珠”的名城主要由西方国家建成,坐落于黄浦江边,离扬子江的入海口还有一定距离。成千上万吨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都是从这里进入中国的。

扬子江下游这些多才多艺的城市,几乎可以生产和制造出所有人们能够想到的东方的货物,还有通常的农产品。镇江和南京天下闻名,再往上游一点是芜湖,中式帆船在那里装载大米、生铁、鸡蛋、木材和棉布。安庆出产著名的徽墨,它的制作方式是把燃油灯放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油灯散发的油烟黏在墙和天花板上,再将这些油灰收集起来,挤压成砖,制成徽墨。

逆流而上可到九江。这座城市盛产丝绸、织锦,还有精雕细刻的银器和美丽绝伦的瓷器。继续溯水上行到达汉口,这里距离入海口大约600英里了。它也是一个有着众多西洋建筑的城市,是中国重要的贸易枢纽。再深入内陆,就是岳阳和宜昌了,这也是两座不容忽视的城市。

在那些繁华的商埠,扬子江沿岸很整齐地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好多船舱都装修得相当的精美。但也有一些很长很低的船,上面只有一个供人避雨的乌篷,这种设计有利于遇到漩涡时船夫好控制船身。每条船根据其装载货物的种类,在桅杆顶上会插上不同颜色的小三角旗,便于区分。

这种中式帆船在中国是最便宜的货运方式,用它来运送货物花费很少,但是它的速度慢得可怕,从沿海到内陆往返一个来回,几乎要花两年时间。然而,这种蜗牛般行进的速度并不能影响船夫的心情,他们和妻儿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几乎每天都在船上。他从孩童时期就熟悉了扬子江沿岸的每一个港口,对他而言,船停靠的每个码头都是他的家。

在天气多变的中国, 小帆船和小汽轮在各种船只中是最出色的。每一位来中国“航行”的人,就算天气状况再好,也很难驶过比宜昌更远的地方了。这座城市位于三峡的入口。一般来说,最远就是将货物运至汉口,在那里把货卸到安装有更大马力引擎的小汽轮上,这种汽轮能够在湍急的水流上平缓地行驶。这种小汽轮船身很短,底部扁平,通常装备了3—4个舵,遇到激流时能够相对地保持平稳。

对于来自美国和英国的航海家来说,能够在扬子江上游航行堪称勇士和先驱。在过去很多年里,只有插着英、美两国旗帜的船到达过扬子江上游的险要之处。后来,其他国家的商人对扬子江也十分好奇,纷至沓来,例如法国、意大利和日本人,他们的国旗也逐渐在三峡出现。每个国家的商船都有自己的炮艇护航,防御歹徒的袭击。

虽然船越建越好,盗匪威胁也逐渐减小,但想要穿过三峡依旧不易。有一段时间,外国船长都不愿尝试。有的时候,在水位很低处,江水的流量会突然减少,导致船只搁浅。又有的时候,水量急剧上升,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度。在重庆,水位忽高忽低,竟会相差100英尺。一个搁浅的汽船被冲到一个很高的沙洲,就是一个铁例,足以证明扬子江那难以捉摸的脾性。

当汽艇穿过急流时很容易发生危险,有时候只能什么也不做,等待船体自身经过15分钟的猛烈地旋转后,重新行驶到水流相对平稳的地方。在此过程中,根本没办法掉头。当汽艇的烟囱烧得发红,蒸汽可怕地冒出来时,也就是船只遇险时,岸边的船夫们会想办法营救。他们抛出绳子把船绞住,然后用力把船拉出危险地带。这时,船员会把江水浇到灼烧的烟囱上。

当地那些满面笑容的救援者们有一个公认的喜好,就是敲诈那些不幸的外国船长们。本来支付给救援者是有一个官价的,但是狡猾的船夫们总能想方设法地要到更多。待把绳子抛到遇险船上后,他们经常多敲诈获救船只更多的钱,不然就威胁要扔掉援救的绳子。有时他们还会改变救援的步骤,在确保船只安全渡过险滩后,他们就会讨价还价,最终保证两方都对结果满意。

大概在三年以前,有一艘船被岸边的船夫们救援后,因救援用的绳子断裂,船体倾侧,不幸翻覆,几乎所有船员和乘客都掉进江里。但当地那些救援的船夫们并不在意那些被江水冲走的船员和乘客们的呼救声,竟忙着打捞那些掉进水里的货物,怕货物被水冲走。

对于那些受惯了穷困的人来说,这种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他们认为,从江里打捞起来的东西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而如果任何船员被他们救起,他们就要负责照料船员下半辈子的生活,负责为他们提供吃穿用度。这些想法使他们没有去营救那些受难的船员,这样一来,在扬子江上发现漂浮的死尸,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了。

但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为人类造就了意外的惊喜。扬子江峡谷风光旖旎,穿越峡谷的途中,美景应接不暇,令人无比快乐。只是这些秀丽风景的背后隐藏着随时可能出现的危险。牛肝峡江面宽阔,两岸是陡峭垂直的山壁,最高的山峰高达3000英尺。巫峡则是一段约25英里长的多姿多彩的河谷,江面升起薄雾,时常可以看见彩虹。

当地的纤夫用绳子拖着船行进。他们赤裸上身,勾着腰,身子匍匐埋向地面,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在高耸的悬崖上,或是江边的浅滩里。

顺流而下的船只由6—12名桨手划驶,他们在看不见外国汽艇时随性而行,一旦看见了外国船只,就开始疯狂地划桨,直接赶超过去。此景足以证明,中国人是十分好面子的。

在峡谷沿途,远山白色的斑点多是中国退休将领的宅邸。他们想在这里找到一个可以写诗或研究古代经典的地方,隐居起来,可能是希望以前的敌人能把他们遗忘。沿着铺满鹅卵石的岸线,三三两两地散布着渔民们的草屋。他们占据着一小块薄地,偶尔打打鱼,偶尔淘淘金。

在风箱峡,最后一个也是最短一个峡谷的岩壁上,铭刻着这样的题记,大意是“这里是曾经进入四川的唯一通道;如今飞机和汽艇使入川变得更轻松了”。这位会发现自己已经身处中国的偏远地区,而山里人以归隐为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将所有外来人,包括来自其他地区的中国人一起,都视为外人。这一带大部分沿江小镇上的居民都对外来者的入侵表示不满,他们决不允许外人进入他们的地盘。

这些市镇街道狭窄,街边是敞开的阳沟,里面流淌着臭水。镇边的小溪也是臭烘烘的。除了重庆,这里没有现代化的建筑,也没有铺设整齐的街道,没有灯光照明,没有自来水厂。古老的城墙依山而立,显得冷漠空虚,正如这里的居民面对蜂拥而至的外人一样。

但是,战争迫使这里发生改变。重庆是扬子江的起点,无奈成为了蒋介石政府的临时首都。所有通向上游的扬子江水运交通都被中国军队所控制,而日本军队则垄断了九江以下的江段。在日占区,除了日本船只以外,所有外国船只全都被收缴,或被拆毁、被沉没或被遗弃。

也许中国军队可以维持其内河航线,并最终赢得战争。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其他外国的船只将会重新航行在黄色的扬子江上。但是,未来是什么样子,正如变幻莫测的扬子江一样,是难以预知的。

本文摘自《浴火重生:<纽约时报>中国抗战观察记(1937-1945)》,郑曦原 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16年8月

http://mmbiz.qpic.cn/mmbiz/SLD23EFic8JMLUf1FB218ahViaUPP0g6Y9JMia09OECjSkmpDcjQezU0dbGkMgUxwOZjdv16g9ghOGma0icsYBuEKw/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扬子江战时见闻记" />


内容简介:

《浴火重生:<纽约时报>中国抗战观察记(1937—1945)》为“《纽约时报》中国观察记”系列之一,是《纽约时报》1937年7月至1945年9月间对华报道的选编。

《纽约时报》1937年7月至1945年9月的报道,以西方人的眼光观察和记录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这段历史。这些报道和评论不仅反映了战争的惨烈状况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浴血奋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客观事实,而且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生等角度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状况,以及世界人民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既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又是一部具有独特视角的中国抗战史。

本书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列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百种重点图书选题”之一。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