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书共读 | 中国山水画的四大类型

(2016-07-25 15:37:36)
标签:

杂谈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中国,最重要的一种绘画是山水画。中国绘画跟西方绘画一样,也是以人物画开始的。一直到公元900年左右,山水画才成为中国绘画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绘画。在西方,风景画直到19世纪才显出其重要性。为什么山水画在中国比在西方是一种更为重要的绘画呢?为什么山水画在中国比在西方发展得早得多呢?在西方,文化的发展被一个很长的叫作“黑暗年代”(即中世纪)的历史时期所窒息了;在黑暗年代里,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成就大部分都丧失了。而在中国,文化的发展却较为稳定和持续;中国没有一个历史时期可以跟欧洲的黑暗年代相比。

进一步地说,中国人跟西方人相比,中国人通常更加放松,对自然更为容纳。中国的宗教,比如道教和禅宗佛教,都推崇沉寂和被动。而西方人呢,则更加主动和忙碌,所以他们就对自然不那么容纳,就对风景绘画不那么感兴趣。

我们可以把中国的山水画分成四个类型:印象山水、人物山水、朴素山水和仿照山水。印象山水是一种客观的绘画。在这种绘画中,很难发现画家的个性;这一点很像荷马的诗歌。在这派绘画中,自然是令人敬畏的,画家似乎直接受到自然的启示。这种绘画是北宋(公元900年左右)的产物。它很像19世纪西方艺术家,如特纳(Turner)的绘画。

人物山水是南宋(13世纪左右)的产物。在这派绘画中,自然不再是令人敬畏的了,它不再在人面前居高临下了,人成为绘画中重要的一部分了。画家描绘文人对自然的欣赏;画家不仅描绘自然,也描绘人对自然的反映。这在西方绘画中是少见的。西方绘画,尤其是一个叫作意大利风景画派别的绘画,常常描绘包括废墟在内的风景。这样的风景使人产生关于已消失的文明和时间的流逝的联想。这与南宋山水画中人物的想法很不一样。南宋山水画中的人物能够欣赏自然正是因为他的脑子里没有充满了想法。他充分沉浸在彼时彼刻之中,不用对历史的思考打搅自己。人们有时用“我宁愿身居此时此刻”这句话来概括禅宗佛教;南宋山水画中的人物就是身居“此时此刻”——在现在,而不是在过去或将来。

朴素山水是元代的(14世纪左右)产物。朴素山水缺少北宋山水画那种有趣的细节,也缺少南宋山水画的那种甜蜜感。朴素山水一点儿也不想取悦于观众,一点儿也不想让人喜爱。它只反映画家灵魂的寂静,也表现画家对大众性的轻蔑和对取悦大众的伎俩的轻蔑。

中国主要的画家很少是职业性的;他们通常拒绝为钱作画,他们把职业绘画看作是“工匠画家”。中国的主要画家是诗人、书法家,也是画家——所有这些都不是职业的。他们对职业画家的技术操作毫无敬意。他们对自己的绘画并不是绝对认真的;他们常说画家是“舞文弄墨,自我消遣”。

朴素山水是一种表现这些价值观的绘画。中国的绘画评论界推崇朴素山水是因为他们崇敬创造这些山水画的文化人士。他们相信“作品的质量反映画家的素质和品格”。同样,在文学领域里,中国评论家也相信只有像样的人才能写出像样的文章。创作者比作品更加重要。中国文化是一个把人放在第一位的人本主义文化。中国人相信,“人使真理伟大,而不是真理使人伟大”。

模仿山水是中国山水画的最后一个阶段,它是中国一个朝代,清朝的产物。画家们不再直接对自然做出反映了,他们对早期的画家做出反映,并模仿早期画家的风格。

然而,清代的画家也不是完全没有创造性的。清代的画家开始比中国早期的画家在扭曲现实方面走得更远一点儿,18世纪的清代画家对现实的扭曲跟梵高和高更差不多了。但是中国画从未迈出西方绘画在梵高和高更以后所迈出的那一步,即中国绘画从未走向彻底的抽象,它总是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有些清代画家,如石涛,就取得了伟大文化通常取得的成就。这就是主观印象和客观真实的统一。

本文摘自《与思想家交谈》,[美]寒哲 著 胡亚非 译,当代中国出版社,2016年7月

与思想家交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