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诗浅说》:功夫在诗外

(2014-12-02 11:02:37)
标签:

杂谈

《学诗浅说》:功夫在诗外

和其他文体相比,“诗”或许是最难驾驭,却又最易偶成佳作的一个了。说其难,盖因其“成于形式”,有其固有的“游戏规则”,对门外汉而言此可谓颇为玄妙;但称其易,却是因为凝成佳作,除了需技艺娴熟,更重要的是需要捕捉灵感,而这一瞬的珍贵体验,却往往在不经意之处藏身,“得来全不费工夫”。

《学诗浅说》是一本谈论古体诗鉴赏与创作的入门书。作者瞿蜕园和周紫宜在今日看来已是颇为陌生,但回溯往昔,此二人也曾负有盛名。其中瞿蜕园先生出身望族,为清季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瞿鸿玑的幼子、曾国藩的小女儿曾纪芬的女婿。他早年师从湖湘诗派的领袖王闿运等名宿,后入北京译学馆主修英文,并同时学习德文、法文、俄文等语言,先后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和复旦大学。曾任北洋政府顾维钧内阁国务院秘书 长、编译馆馆长及南开、燕京等大学教授。被学者周劭称是可与陈寅恪“一时瑜亮”的大师。而周紫宜也是一代才女,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活跃于上海文坛,与张爱玲等人齐名。

“大师写小书”效果往往不会差,因为越是对某一领域有较为深刻研究的人,当他对这一领域的基础进行阐释时,总能深入浅出,驾轻就熟。古典文学家金性尧称赞蜕老“兼具功力、识力、才力”,而这一点在这本小书中便有彰显。之于古体诗,“形式”之重要显而易见,于是本书由此写起,从结构形式入手,简明概述了平仄、诗韵、对偶等基本常识,使读者对古体诗的形式要素大体有一个了解。随后谈到欣赏与诵读,从而由“写诗”过渡到“读诗”。而作为普通读者,接下来的“诗的发展与重要流派”或许是全书最为精彩的一部分。蜕老身为史学家,治史之功自不必言说,因而对于诗歌的发展脉络,他的阐释同样可以由点及面,清晰而易于把握。而对诗歌发展大势的把握及成因分析,更是鞭辟入里,令人印象深刻。而丰富的掌故与时常呈现的精妙点评,更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温故必为知新”,回溯发展历程,蜕老更多的是为了阐释自己的诗歌理论,即创作既要借鉴,但更多的是“发明本心”。每个时代都会有自己的时代特色,而这些特色看似裹挟了诗人的创作,但每一位成就经典的大诗人,却总能有独立于时代的特质,这便是成为一个诗人的关键。而但凡创作,表达自己,总是唯一重要的事。

“汝果要学诗,功夫在诗外”。诗里乾坤,大概总要到诗外去寻觅吧。只是无论身处怎样的时代,情绪总要被表达,因此诗歌,大概也会永远有人来吟唱吧。

(文章来源:豆瓣读书 作者:暗蓝色的海)

摘自:“小书馆”系列之《学诗浅说》当代中国出版社2014年10月出版

《学诗浅说》:功夫在诗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