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曾经有位心理学家进行过一个很有趣的实验:
他要求一群受试者在某月第一周的星期日,把担心未来七天会发生的事情都写下来,然后投入一个巨大的烦恼箱中。到了第三周的星期日,他与这些受试者逐一核对每项烦恼是否如实出现,结果发现,其中90%的担忧并没有真正发生。
接着,他又要求大家把已经发生的10%的烦恼重新丢入纸箱中,等待三周后,再来寻求解决之道。但到了开箱的那天,大家发现剩下10%的烦恼不再是问题了,因为他们已有足够的能力来应付。
这个实验验证了,事实上,我们的烦恼大多是杞人忧天。
根据进一步的分析,在大多数人忧虑的事情中,有40%属于过去,有50%属于未来;更有92%担心的事根本从未发生,剩下的8%则是自己能够轻松解决的。由此可见,烦恼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我们常常深陷于烦恼中而不自知,把轻松惬意度日的美好时光浪费在那些根本不会发生的事情上。这不禁让我想起一个故事:
有个商人在僻静的郊野中摸黑行驶。没想到,行至半途,车子竟然意外地爆胎了。虽然车上有备胎,却没有可供换胎的千斤顶。正在发愁之际,他看到不远处有间农舍还亮着灯,于是就朝着农舍走过去。
途中,他越来越担心,开始胡思乱想:房子里会不会没人?即使有人,他会不会没有千斤顶?就算有,对方还不一定愿意借给我!在忧虑作祟的压力下,他越想越焦躁、越想越生气,最后,当他到达农舍并在门外表明来意后,看见农舍的主人面露犹疑地打开门的神情,商人就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拳挥向农舍主人的脸,还吼着:“混账,我才不稀罕你的东西!”
那位自寻烦恼的商人不只没有解决自己的窘境,还莫名其妙地得罪别人。或许你会觉得他很可笑,但他不过是放大了我们平时庸人自扰的情况而已。我相信,你一定也曾在事过境迁后才发现,自己之前真的是想太多了。
其实,如果是自己当前可以解决的问题,就应该身体力行;如果是现下不能处理的问题,再怎么担忧也是浪费心力。
既然你绝大部分的担忧从未带来实质、正面的解决之道,那么就要小心,这种自寻烦恼的性格,只会让自己常常深陷于焦虑的情绪中,而错失更多可以争取的良机;如果一个人常常沉浸在过去的失败中,只会使他的现在与未来更没有变得幸福的可能。
请你认真地看待自己的“烦恼”,到底是本来就有?还是心病作祟?只有这样,才不会因此让它成为阻碍你成长的绊脚石。
虽然预期心理的投射,会让我们感到生活中充满着大大小小的缺憾,但如果能善将每一分悔悟化为进步的动力,并将负面情绪随着每一分努力逐步代谢,看似缺憾的人生,也会因充实而趋于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