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摘自《一路直行——我的企业理想》(本书为当当网独家销售)
作者:李玉琢
一天下班之后,我在宿舍里面给华为总裁办打了个电话,接电话的是个女秘书。我说我要见见你们任总。她问我是谁,找任总有什么事。我当时只说有事要谈,秘书便说任总很忙,不是什么人都见的,然后把电话挂了。我被气得不行,心想:堂堂四通副总裁居然遭到如此冷遇,任总也太狂了吧。憋了15 分钟,又打电话过去,直接说:“请你转告任总,四通副总裁李玉琢求见。”她说你再说一遍,我又重复了一遍,然后就放了电话。过了一会,一个电话打过来,那个秘书的口气变了许多,说:“任总说明天上午8 点在深意大厦五楼见你。”
那时四通很有名,华为还没出名。我在华为干了几年后,有人告诉我,任总当时以为我是去和他谈四通与华为合作的事。
第二天,我直接去了任正非在深意大厦的办公室。任正非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气质不凡,高大魁梧,一米八左右,满脸络腮胡子,有些老相,但很威严。穿着很朴素很随便,谈起话来滔滔不绝,经常会冒出一些你想不到的见解。
我开门见山地说道:“我是四通副总裁,在深通公司担任总经理,你们曾在我那儿加工过电路板,我想来看看你们公司。”任正非也许是第一次见四通的副总裁,向我介绍一番华为的情况。当时在座陪同的是副总裁郭平。
听完以后,我问能不能去看看他们的企业,他立即安排郭平陪我到新能源大厦的研发中心参观。在新能源大厦四层的整个一层楼里,大概有三四百个工程技术人员,每人面前一台计算机在忙碌。我也算出过国、见过世面的人,这种壮大的开发场面还是令我非常震惊,因为当时四通虽然比华为名气大得多,但是全部的开发人员加起来也不过才百八十人,差得远。另外我还注意到一个细节,正在工作的每个人都很认真,井然有序。我的第一判断就是这里的管理水平很高,员工的工作状态很好。
然后,郭平又带我去深圳二道关外的西乡生产基地。当时的西乡很落后,一栋六层大厂房,每层的面积至少有3000 平方米,生产饱满,物料、生产设备、半成品、产成品摆得满满的。我是四通合资公司生产部长出身,看得出他们做的通讯设备工艺很像样子。
回来的路上,我内心已经对华为产生了好感,琢磨在什么场合、以什么方式顺理成章地表示希望到这里工作的愿望,毕竟我来的时候并没有透露自己的真实意图。
中午,郭平请我在南海大酒店吃饭。席间,郭平问了我一些四通的情况,我一一作答。我也谈了对华为的印象,然后试探道:“郭总,如果我到华为来,能干些什么呢?”郭平大概没想到我会提出这个问题,愣了一下,然后说:“这个事儿得由任总来决定。”
晚上吃饭时,估计郭平已经把我的话告诉了任正非,所以我更加直接地向任正非表达了到华为工作的意向:“看完你们公司之后,我非常震惊,公司发展不错,这个行业将来会有前途。我在四通干了八年,希望能到这儿做点什么。”
任正非听了没有马上表态,而是说:几天后我们在北京的香山开会,那时我们见一面。我事后判断,他对一个四通的副总裁突然要求加入华为也不敢太相信。
另外,是真是假也不知道。更不了解我是怎样一个人。他需要调查。几天后香山饭店见面,任正非正式邀请:我准备安排你把华为的一个子公司——莫贝克管起来,不知你是否接受?我倒不急了,说:最近几天我要到日本开董事会,15 日回国后再定。
客观而论,任正非的确有高明的地方。任是一个有特色、有思想的企业家,虽然这并不代表他永远正确。他有让人难以攀比的业绩,但又有很多让人鄙视的弱点,甚至他的错也是有特色的。比如他总要提出一些耸人听闻的想法和口号,老是过分地估计形势、提出指标。人们认为不太可能的事,但他最后大都成功了,可谓是险中求胜的高手。相比之下,段永基靠的是聪明、权变;柳传志靠的是扎实、顽强。他们都有其过人之处,各自企业的走势和对社会的贡献、影响自然也不尽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