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本文摘自:《商战野路子》
当代中国出版社
作者:冯晓强
解码人性,一切问题都是人的问题
本周关键词:解码人性
问题回放:
在每天的生活中,老板有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每天有很多烂事需要分散精力,需要操心:产品问题,销售问题,员工问题,客户问题,家庭问题。每天这些事弄得你焦头烂额,疲于奔命,但却不知道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我们经常感觉人心太复杂,了解一个人太难,甚至一起生活多年的夫妻都不知道对方真正想要什么,更不用说改变别人,引领别人了。为什么员工不好管?为什么客户没感觉?为什么太太总抱怨?
……
NLP解码:
其实,业绩的问题,产品质量的问题,员工的问题,老公的问题,孩子的问题,一切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这些所有的困惑都是因为人没研究明白,你不知道对方想要什么,不知道怎么调动别人。人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只要把人搞明白了,所有的事也就都明白了。
NLP这门学问史无前例的把人的思想拆开了,就像把一台汽车的零部件拆开一样,让人很清晰地看到一个人的思维是如何运作的。其实,人的思想很简单,拆开后都是由三部分构成,这是人脑的三套软件,人所有的思维和行为的产生都是由这三套软件驱动的。
一个人行为出问题的话,一定是他的思想出了问题,那么思想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就可以用NLP解码,就像一部车抛锚了,一定是哪个零部件出问题了。人也是一样,思想出问题,我们就可以把他的思想拆开,看到底是哪个零部件出了问题,然后一调整,小人就变成君子了。
……
1、“对事不对人”变成“搞人不搞事”
二战期间,巴顿在一份报告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牺牲的盟军战士中竟有一半是在跳伞时,降落伞失灵摔死的。巴顿叫属下严查此事,但下属说这个问题已经和厂家反映好几次了,但没有效果。巴顿一听十分恼火,立即把那个厂长找来,让他背降落伞从高空跳下。将军还说要不定期抽伞包让他跳,从此战士们再没有因为降落伞失灵而阵亡。
一切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不管多复杂的问题归根到底一定和人有关,而且往往就是一个人的事,你能把这个人搞定了,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就像美国的问题,其实和美国人民没什么关系,就是奥巴马一个人的问题,把他搞明白,美国就消停了。
在企业里也是一样,看似复杂的问题,只要你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问题一定可以落到某个人的头上。所以,有智慧的老板不会“对事不对人”,那样解决不了根源问题的,就像巴顿那样,不和你纠缠于具体事务,不和你探讨原材料,不和你谈管理,不和你谈质量,直接让厂长跳伞,立竿见影。
所以,企业里出了问题以后,不是“对事不对人”,而是“搞人不搞事”!
2、控制一个人,先占领他的脑
囚犯收到妻子来信:“亲爱的,我啥时候种土豆?”囚犯知道种土豆翻地很累,妻子身体又不好,于是回信道:“你千万记住,后院那片菜园,不要翻挖。有些枪埋在那里,具体位置记不清了。”过了几天,妻子来信:“有几个调查人员,把后院菜园全部深翻了。”囚犯回信:“现在你可以种土豆了!”
如何控制一个人,让他产生你想要的行为?NLP说,人的行为由潜意识三套软件所控,只要把三套软件锁住,对方就会产生我们想要的行为。比如你想让一台车去A点,就要告诉车“油对你很重要”,这是价值观;“去A就可以加油”,这是信念;“你有能力去A”,这是规条,也叫能力。三套软件锁住以后,车就会自动产生一个行为——去A,而且心甘情愿,执行力超强。
故事中的囚犯就很有智慧,他也是利用潜意识的三套软件,巧妙地让警察为他家出苦力。警察想找到枪支的埋藏地点,这是价值观;警察相信了枪支埋藏在菜园里,这是信念;于是警察就动用了自己的能力把菜园给翻了。这就像员工一样,他们不是想帮你翻地,他是想找他自己想要的土豆地瓜,所以就努力拱地,结果就把你家的地给翻了。所以,有些老板总说员工不好管,不听自己的,执行力不强,其实不是员工不按你说的做,而是你没找对方法,没有找到解码人思想的方法。
控制一个人,先占领他的脑!
3、自私是人的本性
一位高官到县城视察,县城进行交通管制,几条主干路被封锁,行人都被堵在路上,怨声载道。人群中一位年轻的母亲也在小声抱怨,这种侵犯民权的特权现象让他忍无可忍。可当那位高官的车队经过之时,她却摸着孩子的头说:“孩子,你将来要是也能这么威风,妈就满足了!”
我们恨贪官,又拼命报考公务员;我们骂垄断,又拼命往垄断企业钻;我们讥讽不正之风,自己办事却弯门盗洞找关系。其实,我们愤怒,不是因为觉得不公平,而是觉得自己处在不公平中的不利位置,我们不是想消灭这种不公平,而是想让自己处在不公平中的有利位置!
不要抱怨,这才是人性的本质。NLP说,每个人都会选择给自己利益的最佳行为,所以自私是人的天性,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以什么样的由头,其终极目的一定是为自己的,只是有可能他自己都不觉察,还以为是为了别人。
所以,当我们把人性读懂了,很多事情就看透了,自私只是本能,并不是坏事,相反,恰恰是因为自私才有动力,而这正是我们可以利用的。
4、读懂人心,利用人性
在一座庙里有7个小和尚,每天早饭他们都要分一桶粥。但是,每天都有人不够吃,因为粥总是分不均匀。于是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可是每周下来,他们只有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可以吃饱。师兄弟们开始相互抱怨,指责别人存有私心,最后他们只能向师傅求助,到底该由谁来分粥。老和尚手撵须髯说:“谁分粥都可以,不过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拿完后拿最后一碗!”从此以后,不管轮到谁分粥,7份粥保证都一样多,大家再也没有过纠纷。
老和尚的方法很简单,但效果极好,因为他了解人性。粥到底由谁来分?其实这个不重要,谁去分都会出现同样的问题,这个和道德无关。因为每个人的潜意识都会选择对自己最佳利益的行为,并不是说谁自私、谁无私的问题。
就像在企业里,某些特殊岗位容易出现问题,某个员工出问题了,老板往往把这个人定义为“道德品质败坏”,直接砍掉,再换一个新的人上来,后来发现还是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所以,老板应该怎么做?可以借鉴一下那位老和尚,不是挑战人性,而是利用人性,从而拿到自己想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