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古道环线探幽
标签:
天台临海乐安古道南黄古道古道秋色 |
分类: 台州 |



乐安古道,南宋时曾是台州、永嘉(温州)走陆路通往首都杭州的必经之道,也是天台通往临海(台州府)的官道之一(南黄古道也是),漫石铺就而成的古道,古色古香,极显古韵。这条古道历经一千多年的风雨洗礼,其中天台桥棚至临海安桥这段古道基本保持原貌,堪称奇迹。据天台县志记载:“永和三年(347年),分始丰县南乡置乐安县(今仙居县),属临海郡。
我们的徒步就从天台雷峰乡的桥棚村开始。该村最早叫岙头,全村姓范,有着一千四百多年历史,后因村子里有一座有500多年历史的古廊桥——亮坑文峰桥(桥上搭棚)而得名桥棚。据天台县志1994年版记载,桥棚桥位于桥棚村,单孔木桥,有8根木梁,面铺35块板,两侧高椅式木栏。中有三间木结构瓦房,始建于乾隆五十四年(1798),光绪二十一年(1895)重修。它的特色是纯木质和小青瓦结构,成为天台境内四大特色桥之一(另三大特色桥为:国清寺的丰干桥、坦头上宅的宝兴桥、城关大西门的临川桥)。因该桥材料为纯木质,历史上经无数次修缮,终因大梁霉变开裂而成危桥,现在的廊桥是2011年重建的。

古道从淡竹坑边上开始

粗大树段上面铺设石板而成的回湍桥



这座有着天台特色的牮桥叫天灵桥。此桥前身系木梁石板平桥(民国时期),六十年代木梁腐损倒塌,后改建成现在的石桥,这种桥有外形美、质量好、省石材的特点,国内比较罕见,主要分布在天台九遮山一带,这座牮桥长11米,宽2米,高3米。

乐安古道属于天台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主线之一,这一段是落叶步道,踩在厚厚的落叶上,去感受秋天的故事。



这座清代道光年间的石拱桥叫绿情桥,是不是很有年代感?



这一段叫歇脚岭,岭上原先有清代修建的茶亭和泗州佛堂(均因年久失修而废),路边有块巨石叫脚酸岩。




踏上长满青苔的古道,见证着岁月的沧桑,有一种穿越千年的感觉。


安头岭上卵石铺设而成古道(这里已进入临海地界),刻满了古老的故事。

接下去是廿四道弯,当地人称廿四条阔。古道两侧古树茂密,主要有枫树、松树、樟树等。





这一段古道上铺满松针,从路边系着的红色飘带(路标)看,前不久这里举办过临海白水洋百里毅行活动。






穿过石门。传说古时候,有位神仙挑着两块石头去造仙宫,在半山歇息一下,不料刚歇下,公鸡叫起来,天要亮了,仙翁只好将两块石头留下,形成高大的石门,人们过往这条古道,都要从石门中间通过。


到达石门村

村子里还有柿子挂在树上,热情好客的村民提供工具让我们自己采摘,免费品尝。




正在兴建的杭绍台高速公高架桥梁

岩西坑上的古桥


要走一段公路,不过公路边上的枫叶还不错,下周会更美。



高粱炮,别名十月红、十月莓,路边很多,可以食用。

桥棚是板栗之乡,下山的古道边有二千多亩板栗园,踩在厚厚的落叶上,特别舒坦。

天台段有登山步道路标



回到桥棚村,环线约17公里,路很好走,算比较休闲。

路上的风景,回来车上拍的

300多年前,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三游天台山,二探西部寒岩、明岩,其中第二次明确记载沿始丰溪溯流而上:“复南入小径,隙行十里,路左一峰兀立若天柱,问知为青山茁。”就是这个青山岊。这次我们时间有早,也登顶了。
天台古道相关链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