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在江西省宜春市区至袁州区金瑞镇的一辆公交中巴车上,一名歹徒将高三学生柳艳兵及其同学易政勇等5名乘客砍伤。当歹徒继续举刀要伤及更多乘客时,柳艳兵不顾自身被砍剧痛,上前夺下歹徒手中的刀。之后,柳艳兵和易政勇两人因伤情严重,无法参加高考。日前,教育部门表示,待他们身体康复之后,将为他们组织单独考试。柳艳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高考失败,就去打工。(2014-06-09
华西都市报)
江西高三学生柳艳兵勇斗歹徒的英勇行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南昌大学、宜春学院等几所高校甚至清华大学都纷纷向柳艳兵伸出了橄榄枝。那么,在理想大学几乎唾手可得时,柳艳兵却为何表示“高考失败,就去打工”呢?
无论是主张让柳艳兵“补考”再单独录取,还是“直接保送进大学”的网友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柳艳兵的学业如何。我们知道,在高三阶段每个学生都要进行3到4次的高考模拟考试,模拟考试的成绩基本能反映学生的学业状况。虽然说有媒体介绍,柳艳兵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成绩在全班前10名。但如此成绩放在高考的大环境里是个什么水平就不好说了。对此,柳艳兵当然有自知之明。
据柳艳兵介绍,“不能让父母,再为学费操心”是他选择去外地打工的另一个原因。“我今年20岁了,年纪也大了,何况家里条件也不允许我去复读。”虽然宜春三中曾表示过,如果柳艳兵没考取学校可让免费复读,但柳艳兵还是会选择去外地打工。
其实,笔者认为柳艳兵之所以“高考失败,就去打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愿意因为一个偶然的事件来改变自己平凡的一生。
然而,这个社会允许他“走自己的路”吗?有学校已经为柳艳兵的未来设计了两条“溜光大道”:一是校方在对柳艳兵高中期间的学习情况等进行综合考核,报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予以录取;另一种是等到柳艳兵身体条件允许时,校方可为其单独组织考试,并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录取。两条“大道”都很“完美”,却单单没有柳艳兵自己的选择——“高考失败,就去打工”。真不知道,柳艳兵这个20岁的毛头小伙能否经受住这“天上掉馅饼”的诱惑。
为什么我们不能尊重英雄的选择?为什么我们不能允许英雄回归平凡?为什么“夺刀考生”就不能“高考失败”,为什么柳艳兵就不能“外出打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