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CBA外援的矛盾

(2009-12-24 14:40:45)
标签:

体育

有时候,我会觉得球迷是很矛盾的一群人,想的跟讲的,完全不一样。

 

CBA的外援,到底该在球队里占有什么样的角色,一直都是说不清楚的。我在北京冷眼看着,深深感觉这些在CBA打球的老外们,比在NBA打球还累。

 

外援打得很好,球迷跟媒体就说:他们占了本土球员的发展空间。外援打得不好,又会说他们无能。好,那怎样的外援叫「打不好」?最普遍的标准,就是他们在数据上的表现起不了统治性的作用,通常就会认为他们是「差」的外援;那么外援为了在数据上好看,拿了很多分,很多篮板,新的批评又来了:这样的外援能帮助我们的球员成长吗?能帮助CBA前进吗?

 

我就是不懂,这算什么逻辑了。我要是那些外援球员,根本不知道怎么打球了。

 

我曾经跟朋友讨论过,CBA需要怎样的外援才能帮助本土球员成长:需要技术比较全面的,也许数据上不甚惊人,但是可以帮助本土球员在许多方面得到进步。但我的朋友总是笑说:「朱老师,你太不了解CBA的情况了。CBA的洋将就是要得很多分,抓很多篮板才叫牛人。不然高薪请他们来干嘛?」

 

这位朋友说的可能是实话,但是,这样的球员很容易变成球场「黑洞」,球送进去就出不来了,球队的战术就是教球员如何把球交到外援手上,这谈什么本土球员的进步?我说:「如果你只是要外援的数据成绩的话,会变成一种恶性循环。所有的外援知道CBA球队评价他的标准,他会不顾团队,乱杀拼数据,这样打先不说能不能帮球队赢球,对其他本土队员能起到帮助吗?这不就是有些CBA球队的景象吗?」因为大家评价这个外援的好坏,就仅注意着他个人的表现,就算输球,球迷跟媒体也会怪教练跟本土球员作战不力,但绝不会怪到他头上。

 

CBA球队很多老板跟教练的逻辑是:我花了大钱,我就要立竿见影看到效果。但很多时候,沉疴已久的问题不是马上可以见效,你必须要有耐性。而从一些媒体跟球迷的反应中,我看不到这种耐性。就拿这几天,我所在的北京来说,金隅队首战败给吉林,批判声浪就铺天盖地而来,说教练战术有问题的,说外援不好的,那么我倒要请教了:才一场球,能说明什么事?所以现在看外援的标准,是不是该改一改了?如果仅是从数据上看,那些外援当然只会管自己打得好不好,那会去想「帮助队友成长」?如此一来,CBA变成外援的单挑大会。

 

我一向主张,CBA应该请的是,对自己球队「适合」的外援,而不是「超强」的外援。表面上来看,「适合」的外援如宏远队的积臣(Jason Dixon),论积臣过去的资历与能力,在外援里算强的吗?绝对不是,但他非常适合宏远队,而更重要的是宏远队给他时间,也知道怎么用他,使他不会影响到其它本土球员的发挥,这才是好外援。但创造好外援的条件就是球队对待他、评价他的态度要正确,他们可以表现得很平衡,也可以狂刷得分篮板数据,但何者对球队帮助较大,不言可喻。

 

2009年是中国篮球挫败连连的一年,很多球迷、媒体也把矛头,对向CBA的质量上面,甚至认为外援压缩了本土球员成长,所以今年才改回四节六人制。这在我看来都是非常本末倒置的做法,真正错的是,大家普遍对外援的用法跟评价方式,而不是外援本身。

 

(出处:新传体育nubb.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