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雨》案例分析
(2010-12-07 08:36:28)
标签:
杂谈 |
一、复习导入,质疑课题。
1、师描述:秋季是收获浪漫的季节,在这秋的日子里,在这堂课上,老师相信同学们会有所表现,收获多多。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欣赏《秋天的的雨》(板书课题)
2、复习:回忆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秋天的雨?(板书:色彩、气味,准备过冬)
3、质疑:根据课题“秋天的雨”和上节课学过的内容,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二、播放画面,感受美景。
1、播放“秋天的雨景”。(学生欣赏美丽的多媒体画面)
2、学生谈感受。
3、教师小结导入:是啊,秋天的雨是这样的美妙,这样的神奇,这样的令人陶醉。那么作者的七彩神笔是怎样描绘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分析:美丽的多媒体画面和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读,把孩子们带入了秋天的雨中,体验到了秋天的美好,缩短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在富有诗意的情境中,去感悟秋天的美好。]
三、品读感悟第二自然段。(秋雨的色彩)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秋雨把好看的颜色送给了谁?用笔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汇报。
3、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课件显示相关颜色的事物。
4、选择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先读给同桌听,一会儿读给全班同学听。
5、品读句子。
①你看,它把红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课件出示这两个句子)
A、学生读。
B、喜欢的同学站起来读。
C、全班齐读。
D、去词体会。
如果把这两个句子当中的“扇哪扇哪、飘哇飘哇”去掉,自己读读,体会体会,好不好,为什么?(指句学生说)
E、教师指导读、范读。
F、指名读。
G、师生当场评价。
②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课件出示这句)
A、全班齐读这句。
B、这句中哪个词写得很有意思。(你挤我碰)
C、“你挤我碰”说明什么?(果实很多)
D、女同学读这句。
E、全班学生边读边表演“你挤我碰”。
③全班学生齐读句子,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天里频频点头。
A、这段中有一个特殊的符号是什么?表示什么?
B、这么多好看的颜色,可以用什么词形容?(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6、全班配乐美读第二自然段。
7、总结学法:有感情朗读,抓重点词,品读感悟重点词,理解内容。
[分析:通过读书,多媒体课件显示相应颜色的事物,让学生欣赏秋雨的色彩,感悟五彩缤纷,体会色彩之美。抓住重点词,美读感悟重点句,通过去词比较句子,美读句子,从中学习作家富有激情、灵感的文字,品悟到文章的语言美,感受艺术化的语言]
四、学习迁移,自学感悟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自学要求,小组合作学习第三、四自然段。在小组里说说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
4、小结,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①理解“勾住”。(板书:香)
②你平时有被什么事物“勾住”过的经历?(学生谈)
③角色转换:如果你这时就在果树下,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④发挥想象:秋雨会跟小动物和植物们说些什么?
5、指导朗读。
[分析: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再加上小组成员间的讨论、交流、汇报,加深了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体验。]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师:秋天的雨给人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颜色,香甜勾人的气味,还给小动物和植物带来了忙碌和喜悦,让我们满怀深情地把最后一段读一读。(全班齐读)
2、同学们,说说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板书:美丽、丰收、欢乐)
3、拓展:秋天的色彩五彩缤纷,秋天的田野金灿灿,秋天的果园瓜果飘香,秋天到处充满丰收的喜悦。秋天的景色多么迷人,它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这一切都是秋雨带给我们的。你想对秋雨说些什么?
[分析:设置问题让学生想象、回答,这个环节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提升语言实践能力。]
六、反复诵读,体会升华。
1、欣赏秋天的美景。(课件播放)
2、配乐美读全文。
3、选择最喜爱的句子或段落读一读,背一背。
[分析: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背诵,这样,规范的语言反复进入学生的口语,就会自然地同化,改造学生的语言,不知不觉帮助学生重构语言模式]
七、布置作业。(选择你最想完成的来做)
1、收集课内外描写秋天的词句,贴到墙报上。
2、把自己心中的秋天画下来。
3、和爸爸、妈妈去秋游,把自己看到的秋景写下来。
板书设计:
案例分析:
《秋天的雨》的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语言优美,特别适合有感情的朗读,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把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贯穿始终,作为教学的重点和突破口,使学生真正的能在读中有所提高,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受,然后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读。在品读感悟第二自然段(即秋雨的色彩)这个环节里,我先重点引导学生欣赏秋雨的色彩。通过读书,让学生说说秋雨都把颜色送给了谁,借助多媒体课件显示这些事物的颜色,并让学生感悟五彩缤纷,体会色彩之美。其次,引导学生重点体会,美读感悟描写银杏树和枫树的句子。用课件出示这两个句子,让学生比较:如果把句子当中的“扇哪扇哪、飘哇飘哇”去掉,好不好,为什么?学生通过比较句子,美读句子,从中学习到作家富有灵感、激情的文字,品悟到文章的语言美。最后,我还引导学生抓住“你挤我碰”美读描写橘子和柿子的句子,边读边表演“你挤我碰”,既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从中感受文中艺术化的语言。品读完第二自然段,我让学生进行学法迁移,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再加上小组成员间的讨论、交流、汇报,加深了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体验。在教学中,我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活动的主人,他们在读文、体会、感悟的学习方式中快乐的学习,而且,在进行教学的同时,我也没有忽略教师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与欣赏者的作用,在本课中,教师的范读,有概括性和引导性的评价,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关注都为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提高课堂的效率起到了作用,使学生在课堂中真正的活动起来,并且通过语文的实践活动来推进教学,力求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学相长,以学情带动教学的思想。当然,人无完人,课无完课,本节课也有一点不足,就是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