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般的童年是易碎的
有人说,欧洲在十五世纪才发现人,十八世纪才发现妇女,十九世纪才发现儿童。只有当“人”的尊严被普遍确立之后,人们才能逐渐学会善待妇女和儿童,才知道应该并且如何给未成年人创造一个合理的成长环境。
在与西方世界发生全面接触之前,中国长期自视为天朝上国、“礼仪之邦”,陶醉于文化优越的自得里。然而,无论是它的最高统治者——皇帝,还是士农工商这些“四民”,其实都生活在各自的恐惧里。在这个国家,无论地位高低、富贵贫穷,没有一个人活得舒心、快乐。
晚清的“洋务运动”让中国人第一次向世界睁开了眼睛。此后,民国初年的新文化运动又使“国粹”变成了“国故”,鲁迅、胡适等一代启蒙先驱对所谓“文化优越”、对中国社会,以及中国人的成长环境作了一次全面而客观的审视和清算。
一九二一年五月《新青年》第九卷第一号上发表了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这既是一次对“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的回归之旅,也是对精神故乡、对中国人成长环境和生存状态的一次整体回望。
在人们的记忆里,故乡通常都是美好的。因为故乡往往与童年联系在一起,而童年,其实是蒙昧的。当一个心智成熟的人,特别是像鲁迅这样目光深邃、冷峻的人在离别多年之后再次打量自己的故乡、打量自己的过去的时候,肯定会产生另外一番观感:
……在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丝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我所记得的故乡完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仿佛也就如此。于是我自己解释说,故乡本也如此……(《鲁迅全集》第1卷47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北京第1版)
具有象征意义的是,“故乡”的真相,也是中国社会的真相:“萧索”,“没有一丝活气”,让人心生“悲凉”,而且“本也如此”。
这种直面真相的
“悲凉”,由于“母亲”说起儿时的小伙伴闰土有了一个转折: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边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一扭身,反而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少年便是闰土。我认识他时,也不过十岁,离现在将有三十年了……(同上477页)
这个鲜活的、充满童趣的人物重新为故乡蒙上了一层“神异”色彩:
现在我的母亲提起了他,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都闪电似的苏生过来,似乎看到我美丽的故乡了。(同上478页)
与少年时的小伙伴无忧无虑地玩耍、嬉戏,是人们对儿时的经典回忆。然而,这种回忆却又往往是梦幻般的,容易破碎的。因为它远离了生活的本质,也不能真实地反映人们的成长、生存环境。所以,当已经成年的、真正的闰土出现的时候,可悲的现实再次暴露出了它尖硬的棱角,美好的记忆也再次显得可疑: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做灰黄,而且加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同上481页)
回到离别二十年的故乡看到的是满目“悲凉”,见到多年不见的儿时好友却是“很兴奋,但不知怎么说才好”。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同上482页)
这是一个由中国孩子成长为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母亲”如此概括他的生存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个木偶人了。”而这也恰恰是中国民众的真实生态。并且,这种生态是千年不变、往复循环的。闰土,以及文中涉及的闰土的父亲、闰土的孩子,无不重复延续着这种“苦”得“形容不出”的成长、生存经历。为此,“我”才萌生了这样的“希望”:“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的。”
这个希望,正是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动力。他们是要彻底改变中国人的成长、生存环境,他们要寻求一条新的出路。最后,鲁迅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的名句:“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未完待续)
注:本篇为杨黎光·《我们为什么不快乐?》之九十六
下篇:杨黎光·《我们为什么不快乐?》之九十七 中国社会缺乏相爱相助的心思
杨黎光网站:http://www.yanglg.com/
敬请关注: 系列博客《我们为什么不快乐?》已经成书。
共29万字,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插图版,各大书店及当当网有售。
http://1823.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1/1/26/17/18/u134375639_12e79400924g21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