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抟“寿”字考
2012年7月赴宁波奉化,参观滕头新农村示范村。见村内有一故居迁移园,园内陈列许多唐宋明清各朝的石雕窗棂及石人石兽,令人叹为观止。
沿院内小道信步前行,忽见道边不显眼处竖有一块石碑,石碑右上角书行楷“陈抟书”三字,中间一草书大字。我顿时大为惊讶:这里竟能有五代末宋初道教高人陈抟的遗迹?一时,众人围在碑前琢磨良久,难以辨识。这个草书大字究竟是何字呢?
http://s2/middle/634f624agc5d9412409f1&690
图一:坐落在滕头的“寿”字碑
研究易经二十多年,我知道陈抟在易学发展中所具有的不可或缺的历史地位。现在学界一致公认的作为易经的源头《河图》和《洛书》,就是由陈抟公诸于世的。
在陈抟以前,世人只知有河图洛书,却无人知晓河图洛书的真面目。只是到了宋代陈抟将之公开出来,人们才终于得以识见。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阴阳太极图,据传也是陈抟发明的。有宋以后,太极配上八卦,始成为易经解释世界的完整图形。
http://s11/middle/634f624agc5d942063bca&690
图二:网上转引的“寿”字碑,不知在何处
查网上资料,指称碑上这个大字为“寿”字。但陈抟为何别出心裁要将“寿”字写成这个形状呢?却没有答案。寿字的写法可谓有上百种,不仅真行篆隶均无此写法,而且在规范的草体书中也无人作此写者。看来人们的目光仅限于字本身的含义了,谁还会去思索为何作这般写?
在碑文前仔细看了一番,初给笔者的整体印象是,此字更像是繁体的“氣”字。循此念头,将整个大字拆开来看,可以清晰地找出“山”、“动”“升”等字。那么加上整体形成的那个“气”字,就得到“山动气升”四个字合成的一个词组。
http://s5/middle/634f624agc5d94544fe14&690
图三:华山石刻巨幅“福寿”二字
“山”在易经中即为艮,山动,即艮动,主“卦有动爻”;艮卦“气升”,当指上阴爻变为上阳爻,于是得到乾卦。乾为健,为天,为光明,为长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然是“寿”了
▅▅ ▅▅
▅▅▅▅▅
▅▅▅▅▅
▅▅▅▅▅
▅▅▅▅▅
▅▅▅▅▅
艮卦
乾卦
所以,陈抟所书的“寿”字,是有深刻易理的以形寓意的文字。那么奉化滕头这块碑及上图二所示的另一块碑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无从作深入考察。笔者以为最先应当是刻在陈抟隐居的西岳华山岩壁之上的那两个巨幅字“福寿”中的那个“寿”字(见图三)。那是世人公认的,而其他则为后人所仿制。
http://s3/middle/634f624agc5dbbffdad32&690
图四:依照原碑的拓片,很容易复制新碑
http://s7/middle/634f624agc5db2257e776&690
图五:相传是陈抟所作的对联,也有人认为是明人伪作
这样的推断是否合理呢?我们看道教所作的“符咒”或许可体会一二。符咒里的字大多在似与不是、像与不像之间,并且总是表达多重意涵。身为道教的一代宗师和开山鼻祖,又精通易理的陈抟,怎么可能只是作为一个书法家,简单地写一、二个字而已呢?
http://s14/middle/634f624agc5db7061aa2d&690
图六:平安符(引自网络)
谨以此文求证于识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