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温州行之三:储庆寺游记

(2010-09-19 18:30:12)
标签:

储庆寺

寺院

大雄宝殿

诸氏房谱

《醉翁亭记》

旅游

分类: 旅游摄影

            “储庆寺”游记 

 

 位于温州鹿城区临江镇金岙村的“储庆寺”,是一座有近千年历史的古刹,相传始建于宋元时期,原名金峰庵,于明朝成化年间改名为“储庆寺”。自此香火日盛,尤到清时更达鼎盛,寺僧多达几十名。明弘治《温州府志》、清光绪《永嘉县志·寺观》等古籍对此均有记载[注1]

 

       http://s13/middle/634f624ag909a534a22ac&690
                               远眺万绿丛中的储庆寺


 

 此寺地处金岙,当地人也称“金岙寺”。因为早就知道这寺与我先祖有着直接关系(见后面附文),故这次趁赴温采风之机,我和弟弟便顺道专程去了储庆寺一游。

 在父亲养子根宝(当地农民)的陪同下,我们一路风尘,前往寺院走去。中秋前的明媚阳光,灿烂照耀着山谷,四周青翠而悠静。远远望去,万绿丛中一座新盖建的庙宇黄色的琉璃瓦泛着闪亮的光斑,显得格外耀眼。庙前有蜿蜒的小溪淙淙流过,庙后是连绵起伏、层层叠峦的群山。不意间我忽然发觉,这不正是自己依想像构思而写成的小说《天泓》中所描写的“回恩寺”的景象吗?!其实在没有来这里之前,我只隐约记得小时候(那时最多两、三岁左右)曾由父亲背着,来到过一个大寺院里。只见庙里烟雾缭绕,黑幽幽的,闪动着点点烛光……以后9岁离开温州,到了杭州定居,就听母亲说起过乡下那个最大的寺院叫金岙寺,小时父亲背着我去过。六十年过去,我再也没有来过这里。小说《天泓》以储庆寺为原型,也是缘于一份挥之不去的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吧!

 

      http://s6/middle/634f624ag909a5bd49ec5&690
               大雄宝殿的正门楹联是:储功德庄严历千劫而不古,庆身心圆妙偕万物以同春


 

 进得寺院里面,只见高大宏伟的大雄宝殿装饰一新,里面正堂供奉的释迦牟尼,佛相庄严,巍然高坐;两边是金泊塑身的十八罗汉。大雄宝殿前的天王殿,外殿基建已初步完工,但廊柱油漆及里面佛像均未完工和摆放。围墙也没全部建好。从寺院的一面墙上一幅规划图上,可以看到整个寺院的规划,还有山门等均未动工,眼下还剩小一半部工程未完成。

 

           http://s3/middle/634f624ag909a604c9792&690
                                       法相庄严的佛祖坐像


 

 大概是时近正午之故吧,寺内人极少,偶尔只有一二个小工模样的人在整理工具之类。我们走进挂有“温州市鹿城区储庆寺”招牌的办公室里,竟也无一人。

 

               http://s15/middle/634f624ag909b206f612e&690
                               挂着寺牌的筹建办公处


 

 正纳闷间,见有一位穿着普通T恤衫的30多岁男子边打着手机,边走进办公室来。电话很长,我们耐心等待,等他打完电话,交换名片,我们才知道这正是寺院监院释达智法师。我便由自己珍藏的《诸氏房谱》讲起,简单介绍了这座寺院与诸氏先祖的关系。我明确地说,这寺院之所以由金峰庵更名为储庆寺,就是因为当时临江后支村诸氏第九世祖思禄公,明永乐年间人,生于癸已年(公元1413年),卒年不清。其子怡蓭从洪州刺史任上解伹归来,出重金重构寺院,并赐良田108亩,才开始改名为“储庆寺”的。“储”为“诸”字旁加立人,意在“造化有庆,而人又氏(姓)诸”[注2]。

 

             http://s4/middle/634f624ag909a66e057d3&690
                                     储庆寺整体建设规划图


 

 法师听此,大为惊讶,称自己原籍天台人,四年前由天台国清寺来此主持庙宇修建工作,也很想寻找一些有关寺院的资料,但一直没有空暇。他欢迎我们多提供这方面的信息。说着说着,他忽然想起寺院内还珍藏着一块写有储庆寺的古匾,我们喜出望外,问能否拿出一看?法师当即赞同,并起身带我们走进大雄宝殿,打开佛祖坐下高台左边一间小储藏室的门,里面不少桌椅,一一搬出后,法师与我弟弟两人一起将最里面的一块木板抬到了大殿,翻过来一看,果然是写有“储庆寺”三个遒劲大字的匾,法师告诉我们,这块匾是从老寺院的山门上拆下来的。用尺一量,宽为2.10米,高1.06米,质地似为一般杉木,显得干燥陈旧。原底漆为黑色,红色是后人重刷上去的。大家看见上面落款处写着“诸氏后裔敬拜  己卯年腊月十二日榖旦”等字,但对这位写匾的诸氏后裔是谁?到底是何时所写?却一时都无从解答。

 

      http://s11/middle/634f624ag909aa516d41a&690

       写有“储庆寺”三个大字的古匾被抬到大殿。右为释达智法师,左一我,左二根宝。

      为拍照留影,达智法师坚持换上了僧衣。

 

 临别时,达智法师邀请我们留下吃斋饭。因已有按排,我们就婉谢了。法师又想起去年“天王殿”奠基时,曾有一个录像光盘,便让我们再等一会,他去找出来送我。过了近二十分钟,他总算满头大汗将一张碟盘交到我手里,并一再邀请我们在明年十月份,“天王寺”开光时前来参加,我们满口答应。

 

[注1]见温州市鹿城区档案局副局长王剑峰先生编著的《千年临江》中之“名胜古迹·储庆寺”第89页。

[注2]见《诸氏房谱》中所载《储庆寺记》,下面附件。

 

 

 

附:                        

                                  储庆寺记

                                 ---仿《醉翁亭记》

 

寺在金岙锁马岱之下[注1],洗觉溪之上[注2],前名金峰庵。吾太祖思禄公由子怡庵公刺史解组归来,重构此寺,并施田百有八亩,以供佛火,更名储庆寺。僧感遗爱,立祠堆像,以祀迄今,馨香勿替。爰为之录,而托之载诸家乘,聊表太祖之微意。

云尔:环溪皆山也,其金皇诸岙,钟毓独奇[注3],望之耸然,而灵秀者马岱也,径曲兮通幽,竝(同并)有源泉混混(同滚)而流出洞桥之外者,莺溪也。溪逥路转,有庵敞然峙于溪上者,金峰庵也。创庵者谁山之僧也,更名者谁施主之意也?施主解组重造梵宫,造化有庆,而人又氏诸,故也自名曰储庆寺也。储庆之意,非邀福在乎林泉之间也。林泉之胜假之禄而寓之福也。若夫莺迁而仁里,连苒而光山,比祖宗积德者,寺邻之孙吴也[注4]。甑盖接于妾扇[注5],稻仓压于芭蕉[注6],黄坤尖峙三祝岭之南山者[注7],寺林之四旁也。山而明,水而秀,四旁之胜良多,而福也无穷也。

至于朝则茹乎素,春则宣乎经,钟则叩,磬则鸣,昙薭贝叶,披衲而盘旋者,众梵唱也。旁(野)有田野,平而(田)饶[注8],酿稻为醴,稻香而醴浓。溪毛涧藻,杂而荐涓者,施主惠也。惠化斯民,非暮非邀。近者悦,远者来。士女顶俎豆而馨香者,众民祷也;乌帽青山主乎其中者,施主唱也。由是修德获报,幽光必发。施主逝而孝慈出也。堂构深严[注9],祖孙遗爱。施主庆,而僧人福也。

然僧人知林泉之福,而不知施主之福,地之由施主崇而福,而不知施主之福其福也。生能同其福,殁能立以祠者,施主也。施主谓谁?太主思禄公也!

 

【原文注】

1、时太祖购寺,每跨马考工,即纵马系此山中。待暮,仍跨马而回,故取名也。

2、莺名山鹊,知来事,俗云长尾巴鸟。此溪常有此鸟洗身,故名。

3、金岙、皇岙俱地名。皇岙在邹湾,现有庙在,俗名皇岙殿。

4、“时有金岙孙氏,仁地吴氏”云,此处所说祖上积德者后世当有福,就像仁地的孙、吴二家。我爷爷亦平的原配夫人吴氏即系仁地的吴家。

5-7、此处均为寺院前后的几座山名。(笔者注)

8、此两处括号内的“野”和“田”二字原文有,然我以为是抄录者笔误。似无须此二字。(笔者注)

8、指储庆寺代有诸氏子孙修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